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文化獎得主 土木匠師沈富春 傳承金門傳統建築文化

發布日期:
記者: 莊煥寧/專訪報導。
點閱率:2,490
字型大小:
傳統建築土木匠師沈富春在親手修復的「將軍第」前留影。(莊煥寧攝) 傳統建築土木匠師沈富春在親手修復的「將軍第」前留影。(莊煥寧攝)

 擁有豐富古蹟修復經驗的傳統建築土木匠師沈富春,基於木作的執著,投身金門古蹟、傳統建築及廟宇的修復技術之發展傳承,對於金門建築類文化資產之保存維護推廣具有卓越貢獻,榮獲今年第四屆「金門文化獎」之殊榮。
 出身貧苦家庭,沈富春十五、六歲拜師學習木工技藝,他說,剛出師時為了生活,包括「眠床鏡台」、長案桌、八仙桌、門窗、甚至一般學生木桌椅、櫥櫃等都去施工製作,這也磨練出自己木作技藝。
 現年七十六歲的沈富春回憶說,傳統建築逐漸受到政府的重視後,因應金門數量眾多古蹟與歷史建築之大量修復需求,他以自身已具備之傳統木工技藝,投入傳統土木建築之修復實作,也向建築界之先進專家學習,並以審慎態度與崇敬精神,投身古蹟保存與修復領域,致力於金門傳統建築修復技術之發展傳承。
 上有老母親,沈富春與妻子育有三子二女,已經作祖父的他,年輕時努力工作,為家庭打拚,身教重於言教,子女也爭氣上,在各領域上發揮所長,各有一片天,大兒子沈炎平還是縣府的法律顧問。沈富春行有餘力則以助人,他是金門佛教弘法基金會董事,平日關懷弱勢,出錢出力,濟助急困,並曾當選106年金城鎮模範父親,可謂實至名歸。
 數十年間致力於傳統建築修復超過五、六十件,沈富春足跡遍及西堡、東洲、珠山、成功、昔果山等自然村聚落及後浦城區,舉其較重要者,如完成法定文化資產西山前李宅、水頭黃氏酉堂別業、總兵署、虛江嘯臥碣群、將軍第、海印寺、海印寺石門關、黃宣顯賢六路大厝、陳顯墓等古蹟,以及金城基督教會堂、前水頭黃氏世澤堂、烈嶼前埔保障宮等歷史建築修復工程,類型多元,含括傳統民居、宗祠家廟、宗教與官署等各式閩南、洋樓建築,以及塔閣牌坊墳塋墓塚等,他在修復工程遵循「修舊如舊」原則,並且在修復過程中不斷檢討改進修復技術,在古蹟歷史建築修復工程中,始終維持高品質,也是修復界的表率。
 莫蘭蒂颱風災情,造成金門建築類文化資產重大損失,沈富春在災後熱心協助政府相關調查以及緊急加固搶救工程,像是金城鎮總兵署屋瓦面修復、私有歷史建築珠山下三落緊急搶修工程等等。他在傳統建築修復工程之餘,有感一般民眾傳統建築修復工法普遍陌生,也造成維護管理上的困難,從民國九十三年起便與文化局、金門大學建築系合作,結合修復現場進行講座,將修復技術向大眾教育推廣並獲得熱烈迴響,以及日本國際修復專家高度肯定,讓傳統建築修復工程成為金門文化特色。
 從事傳統古蹟工作,最讓沈富春印象深刻的,其一是在九十二年一月進行金城鎮北門里「將軍第」的修復工程中,施工中意外發現一塊二尺見方的「黑金磚」,竟是清光緒元年(一八七五年)官造的古物,(迄今有132年歷史,也見證這棟三落閩南大宅的歷史。這塊「黑金磚」經框存後目前就擺在大門入口前廳供訪客參觀。
 另外,前水頭酉堂修復工程中,整片的燕尾磚,為求完美的他還專程到大陸晉江一處山中的磚燒製廠訂製。而承建太武山海印寺大雄寶殿,當中最重要的四支非洲剛果的花壇木大柱子每支重達一千八百公斤,其豎立與銜接的技術難度,加上工期的壓力讓他瘦了好幾公斤,他說,後來總算突破盲點與困難一一順利完工,遊客到訪參拜看到金碧輝煌的建築,有一位住在台灣士林的富商二次專程搭機來金門懇請他去幫忙蓋一座跟「大雄寶殿」一樣的寺廟,但都被他婉拒了。
 金門傳統建築有四千多棟,完成修復不到六百棟,缺乏匠師是最重要因素,對於年輕人有心參與傳統建築修復工作,沈富春都願意傾囊相授。
 沈富春說,許多傳統建築的修復需要精雕細琢,年輕人學習施作工法要用心,並需要耐心,歡迎有更多的傳統建築匠師新血輪投入,使地區傳統建築修護技能及文化傳承下去,讓兩岸及世界看見金門傳統建築文化之美。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