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合作 林務所水寶盆造林盼提高存活率

林務所去年於大地村莊舉辦植樹活動前之林相,經過植樹及林下整理工作,並持續進行管理和維護,成活率約84.37%。今年期盼透過公、私部門合作,利用「水源寶育盆」提前於1月起開始造林,能改善過往水源灌溉等問題,有效提高整體造林存活率,達到美化、綠化環境之目標。(林務所提供)

林務所去年於大地村莊舉辦植樹活動前之林相,經過植樹及林下整理工作,並持續進行管理和維護,成活率約84.37%。今年期盼透過公、私部門合作,利用「水源寶育盆」提前於1月起開始造林,能改善過往水源灌溉等問題,有效提高整體造林存活率,達到美化、綠化環境之目標。(林務所提供)
三月是金門的植樹月,林務所一改過往造林模式,經由公私部門協力合作,在和泰汽車、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協助下,利用「水源寶育盆」提前自一月起開始造林,目的在克服水分澆灌的問題,並提高整體造林存活率。此外,也擇定於3月12日,假斗門社區舉辦植樹節活動,將可改善斗門聚落防風及美化作用;後續亦將與各鄉鎮公所指定區域辦理贈苗作業,期許透過公、私合作,把樹再種回來,達到林木復育、提昇全島綠覆蓋率之目標。
林務所表示,今年植樹節活動地點在斗門聚落東北方,當地防風林長期受銀合歡及蔓藤入侵而持續衰退,村莊受飛砂滾石侵襲。而因該處土地權屬複雜(私有土地佔6成),所幸在里長陳福林及社區發展協會努力奔走下,順利取得12份土地使用同意書,也促成此次斗門林相整理及植樹復育行動。
林務所鐘立偉所長表示,109年為了降低風災後森林火災的發生機率,選擇金沙鎮大地村莊附近的林地進行植樹及林下整理工作,經過一年管理及維護,當時種下黃槿、相思樹、光臘樹及潺槁樹等共3,142株,統計成活2,651株,存活率約84.37%。林務所也刻意保留幾株作為母樹的潺槁樹、苦楝及木麻黃,經疏伐整理後,母樹大量結實,土壤種子、先驅樹種則順利萌發,後續將持續撫育管理,以建置更健康的林相。大地造林地現況均定期在林務所臉書粉專忠實呈現。
林務所依據往年植樹造林成果分析,金門造林工作受到環境因子影響最大。其中,最困難的則是受限於水份的有限澆灌。且離島的雨季時間有限,今年在和泰汽車及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的支持下,自1月開始投入造林作業,目前累積完成翟山造林地2.25公頃、歐厝造林地2公頃,共栽植海岸適生樹種木麻黃等10,000株,水寶盆5,000盆,期待經由三年的輔管維護,能達到存活率7成的基本目標。
林務所也指出,除了今(110)年3月12日植樹節活動,擇定於斗門村舉辦外,三月為金門植樹月,後續亦將有贈樹苗活動,並將採與各鄉鎮公所協辦方式。暫定於3月17日下午由各鄉鎮公所指定區域辦理贈苗作業(烈嶼鄉將搭配其他活動訂於3月20日舉行)。屆時將以農委會林務局提供的茶花、桂花及林務所自培的原生苗木,並且配合華山基金會捐贈發票方式舉行。詳細施行方式,近期內將透過金門日報及各單位官網及臉書粉專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