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醫完成3項醫療改善 縣府醫發基金挹注290萬餘元

發布日期:
記者: 陳冠霖/金湖報導。
點閱率:1,523
金門醫院急診室入口雨遮工程建置完成。(金門醫院提供)

金門醫院急診室入口雨遮工程建置完成。(金門醫院提供)

在衛福部、金門縣政府、金門縣議會及台北榮民總醫院的共同支持之下,金門醫院近期陸續完成移動式超音波、急診室電子影像喉頭鏡及金門醫院急診室入口雨遮工程等三項設施的建置,讓醫療品質和環境更加完善。金門醫院院長侯重光特別感謝中央單位和金門縣政府、金門縣議會的支持協助,並預告今年將新增下鄉醫療及持續精進醫療環境及品質,也將積極改善醫事人員的住宿品質、新增住宿型長照機構及提升金門的醫療能量品質。
金門醫院表示,金門縣政府醫發基金109年度核定新台幣290萬餘元,協助金門醫院辦理在宅醫療疼痛品質改善計畫,包括移動式超音波、急診室電子影像喉頭鏡及金門醫院急診室入口雨遮工程等三項設施設備的建置,讓急診病患、居家醫療或安寧療護患者都能獲得更精準及舒適的就醫環境及品質。
金門醫院院長侯重光表示,醫院原有的超音波儀器,都是固定在醫院,第一項的移動式超音波,核定經費136萬元,最後以105萬元決標,主要協助安寧療護領域提供安寧病床、安寧住院共同照護、安寧居家等全面式的服務。尤其對於無法前往醫院就醫的疼痛病患,原先只能透過藥物處理,但是有些癌症轉移或疼痛困難控制的狀況,只能增加藥物劑量,但受限藥物無法精準治療效果不佳,且副作用隨藥物劑量會變得更嚴重。透過移動式超音波精準注射,可以解除疼痛及避免併發症發生,也可減少安寧病患舟車勞動,目前也推廣至烈嶼地區使用,頗受病患及家屬的好評。
第二項急診室電子影像喉頭鏡核定經費80萬元,最後以78萬元決標,侯重光表示,在急診室,需要氣管內插管大多是必要且非常緊急的,一旦稍有延宕,病患很可能因此遭遇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本項儀器購置後改善原傳統喉頭鏡須由急診醫師近距離肉眼觀測的插管方式,進化為以電子影像方式,更能精準地完成插管,除了縮短插管時間、減少插管併發症及減少插管失敗機會外,在新冠肺炎盛行的當下,讓醫護人員與病患保持適當的距離更能確保彼此安全,該儀器自109年12月使用迄今,插管成功率達100%,提供醫護人員有更充裕的時間進行急救,有效提高醫療品質,保障病患與醫護安全。
第三項急診入口雨遮工程,核定經費約75萬元,最後以約65萬元完成設計及工程決標,侯重光表示,本項工程主要為石永城議員針對到院急診就醫的鄉親,常因雨天入院前必須淋雨而提出的建議案,侯重光表示,當初綜合醫療大樓規劃設計時,急診室雨遮挑高逾8公尺,雖然美觀,但因急診室位於北面,只要下雨或是冬天,冷冽寒風及雨滴就會打在鄉親身上,鄉親本身就是因為身體不適才就醫,卻在入院前又要被折磨,惟囿於醫院資本預算編列為跨年度關係,時效上無法立即改善,故於109年5月29日議長洪允典率議員至烈嶼分院視察時,面報縣長、議長及第一小組召集人王秀玉議員,促成此案,本案完工後,所有到院的救護車,都可以直接開進雨遮內,讓病患減少淋雨及冷風的吹襲,施作後雨遮亦提供遮陽效果,急診室出入口開啟過程中減少室內外熱交換,也有助於本縣低碳島及節能目標。
侯重光表示,金門醫院在金門縣政府、衛生福利部及臺北榮民醫院三方共管下,彼此互助共同提升金門的醫療品質,不論是IDS計畫、醫中計畫、心導管室及胃鏡室設置等等計畫,都是為了服務鄉親,而整體成效也可以從急重症在地醫療救治降低後送率及消防局提供的金門急救成功率由107年18.03%、108年19.05%,到109年的27.45%可供明證。
侯重光表示,在衛福部、議會、縣府及台北榮民總醫院的共同支持之下,金門醫院在110年除了計畫新增下鄉醫療及持續精進醫療環境及品質外,也將積極改善醫事人員的住宿品質、新增住宿型長照機構及提升金門的醫療能量品質,落實在地醫療、全方面照護,達到老有所醫,老有所終之目標。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