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文化部輔導 瓊林拓展有形無形資產

發布日期:
記者: 陳冠霖/金湖報導。
點閱率:1,498
瓊林蔡氏宗親農曆二月初七當天舉行春祭祭祖儀式。(陳冠霖攝)

瓊林蔡氏宗親農曆二月初七當天舉行春祭祭祖儀式。(陳冠霖攝)

瓊林蔡氏宗親農曆二月初七當天舉行春祭祭祖儀式。(陳冠霖攝)

瓊林蔡氏宗親農曆二月初七當天舉行春祭祭祖儀式。(陳冠霖攝)

瓊林蔡氏宗親於農曆二月初七當天舉行春祭祭祖儀式,今年仍受疫情影響,從海外回來祭祖的蔡氏族人較少,蔡氏宗親決定取消祭祀後的「吃頭」,不過祭祀仍依循古禮。
 瓊林十七郎公裔孫基金會董事長蔡乃靖表示,瓊林宗祠的大宗祭祀每年分為春秋二祭,春祭在農曆二月初七舉行,是瓊林蔡氏宗親五世祖蔡靜山的忌辰;秋祭在十月初六,是靜山祖妣忌辰。每年這兩天,全族蔡氏裔孫都會集於家廟祭拜,由長老代表,行大三獻禮。
 蔡乃靖表示,瓊林每季的祭祖是由一組頭家負責,祭祀分為前後兩回,前一回稱為「頭停」,後一回稱為「二停」。頭停祭禮開始的時間約為早上十點半,要先祭拜陪祀神文昌帝君與福德正神之後才開始出主。二停祭禮免祭拜文昌君與福德正神。
 蔡乃靖說,今年仍受疫情影響,來自外地的人員較少,否則往年估計有七八百位蔡氏族人回到瓊林祭祖,且今年也取消祭祀後的「吃頭」,不過祭祀的古禮都沒有省略,做足禮數。
 瓊林原名平林,曾在明代獲皇帝「御賜里名」,是一個以蔡姓家族為主的聚落,有著「文武世家」之稱的瓊林蔡氏家族,從十三世蔡森(1519年)開始出仕,在明清兩代總計出過進士6人、舉人7人、貢生15人、武將6人、國子監生27人、生員80人,因此有「文武世家」的美譽。
 瓊林自古文風鼎盛,「瓊林蔡氏家廟祭祖儀典」已經文化局依文資法登錄為金門縣「無形文化資產」。而瓊林聚落中除了共同祭祀的「大宗宗祠」蔡氏家廟外,也有各房宗祠,故有「七座八祠」之稱。蔡氏家廟等更是登錄在案的古蹟建築,瓊林不僅是歷史聚落同時也是金門集有形、無形文化資產的重要指標。
 而文化局執行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瓊林聚落識別形象設計、產業補助輔導、文化藝術教育計畫」等輔導瓊林社區,將有形、無形文化資產,結合數位技術和產業加值等,透過伴手禮、文創、形象設計及產品開發等,讓瓊林聚落有形無形的文化產業加值,也為瓊林文創產業開展新苗。
 蔡乃靖也指出,在文化局盡心輔導下,社區成立「瓊林文創藝棧」,內有許多關於瓊林科舉文風,瓊林聚落風華以及自然人文故事之文創商品。故特別結合祭典請長老代表作宣傳,除了象徵傳承是項傳統外,也藉以行銷瓊林聚落之美和社區文創商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