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餅皮搶手 民眾排隊等購

擦餅是清明節的特色飲食,民眾排隊買潤餅皮。(許加泰攝)
清明祭祖、吃擦餅(春捲)是金門傳統習俗,這幾天,擦餅業者生意特別好,民眾大排長龍買潤餅皮,要讓家人可以嚐到地方傳統擦餅的好滋味。
金門俗諺「清明節呷擦餅」,擦餅是清明節的特色飲食。吃擦餅是金門重要民間習俗和傳統文化。昨日是清明節,民眾依傳統習俗於上午舉行祭祖,並準備豐盛的擦餅菜,當然也少不了要潤餅皮,城區多家擦餅業者生意特別好,民眾一買就是好幾斤的潤餅皮,業者一家人從早忙到晚,現場一排排的鍋爐必須火力全開,冒出熱蒸氣,製作潤餅皮的手就像和時間賽跑,一整天下來完全沒停過。業者技術熟練、動作俐落,在火熱的鐵圓盤上烙春捲皮,來供應鄉親的需求。
只見業者熟練把手中抓握著溼黏的麵糰,熟練地在烤盤上點出一面圓,不過眨眼般的時間,輕薄如紙的麵皮已然在烤盤上成形。輕輕一撕,像面膜般白晰的潤餅皮在燈光下透著光亮,製作過程,看似簡單其實醞藏許多功夫在裡面,如何確實掌握住麵糰,巧妙的控制在手中,就需下許多年苦工在裡面,才能有熟練到家的「擦」潤餅皮功夫。
金門人因春捲皮在烤熱的煎盤上來回擦拭,稱為「擦餅」或「拭餅」,也有人取諧音稱「七餅」;金門和台灣包的內餡不同。台灣主要是豆芽菜、高麗菜、叉燒肉、酸菜、菜脯、蛋酥;金門則是有紅蘿蔔、豆乾、豌豆、香菇、芹菜、蒜苗、韭菜、五花肉等,所有食材都要切成細細的長條,相當費工。
「擦餅」的由來,金門鄉賢蔡復一是明神宗萬曆年間進士,飽讀詩書;因為官清正,得罪權貴,遭到奸臣陷害,遭罰抄寫文書,並限期3天完成。蔡復一公務繁忙,沒有時間抄寫。他的夫人李氏於是發明拭餅,以拭餅包餡,讓蔡復一可以右手執筆抄寫、左手吃餅,才得以如期完成抄寫。皇帝認為蔡復一是個能吃苦有智謀的人,大力提拔他。後來,蔡復一做到湖南、湖北、貴州、雲南和廣西5省經略。從此,民間流傳「薄餅助夫」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