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深化國際教育 縣府規劃系列活動提升競爭力

發布日期:
記者: 翁維智/縣府報導。
點閱率:725

「國際教育是在地化的延伸」,具備設計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國際教育最核心的價值,金門縣政府為延續本縣國際教育實施綱要「全球思考,在地行動,創新思維無國界」主軸,近年來除陸續規劃一系列豐富的學習活動,也結合在地化教材與課程、融入教學活動,期待提高學生適應全球化的生活和國際競爭力,建構廣度與深度兼具的國際教育。
其中包括完成「國際教育在地化課程教學模組」課程開發,針對「國際教育」進行整體的課程目標與系統的課程規劃,將國際教育融入到中小學課程與教學活動之中。
另配合教育部「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2.0」於110年正式上路,推動國際教育地方培力團、精進學校本位國際教育、協助學校國際化環境認證及國際交流架接機制作業。
也整合英語教學暨國際教育相關業務及資源,設置「金門縣英語教學暨國際教育資源中心」(簡稱KEI),統籌提升本縣教師英語教學能力及推動國際教育相關計畫。
110年度更引進與國際接軌並具公信力之英語檢測機制,與全球最大的非營利教育測試和評估組織—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ETS)合作,進行國際雙語人才培力計畫,系統性建立本縣學子英語學習表現資料,作為未來評估學習成效及研訂相關政策之依據。
此外,也結合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與國際教育,與國內外知名團隊合作,公私協力自田野調查研究出發,透過設計思考進行國際交流系列學習活動,培養學子問題解決能力,逐步建立金門國際教育之品牌形象。
教育處指出,「國際教育」並非新興的教育議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早於1925年便設立了國際教育局(International Bureau of Education),針對國際教育提出了幾項重點工作,如領導課程與學習之創新,處理各國、區域與全球教育發展問題,提供促進學習之科學知識,引導課程之全球對話及提供必要之專家資源等任務。
其中全球公民教育(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更是許多國家重視的焦點,UNESCO定義全球公民教育旨在讓學習者獲得賦權,讓他們能夠同時在全球與在地兩個層次,扮演積極角色,面對和解決全球性的挑戰,最終能夠成為主動的協力者,促成一個更公平、更和平、更寬容、更無私、更安全、也更永續的世界。
2011年教育部提出「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以扎根培育21世紀國際化人才為願景,「培育具備國家認同、國際素養、全球競合力、全球責任感的國際化人才」為目標,從課程融入、國際交流、教師專業發展及學校國際化等四軌面向,推動中小學國際教育。
2019年,因應21世紀的國際化與全球化的潮流,以及呼應108課綱精神,教育部重新檢視我國中小學所面臨的內外環境及問題,推出「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2.0」,以因應時代變遷的腳步。
教育處強調,隨著時代變遷與經濟發展,席捲而來的全球化浪潮、資訊通訊科技的進步,以及地球村時代的來臨,如何面對如此多元而日益複雜的社會?該處特別研擬以「全球思考,在地行動,創新思維無國界」為主軸,「全球公民、國際素養、在地認同」三大目標,訂定本縣之國際教育實施綱要(草案),期待透過扎根課程與教學、打造國際化學習環境、促進跨境移動力等行動策略,培育學子具備21世紀未來人才的競爭力。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