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供水歲月 聚落水井述說老一輩的生活記憶
發布日期:
記者:
高凡淳/金寧報導。
點閱率:1,252

湖埔國小旁的水井,婦女洗衣石雕像反映當年的生活景象。(高凡淳攝)

古寧頭雙鯉湖旁的水井,還完整保留以往汲水的工具。(高凡淳攝)
早期,屬於農村社會的金門,沒有自來水,「水井」成為最重要的水源,與聚落居民的生活密不可分,田間的農井或是聚落的水井,隨處可見。近幾年,金門縣政府和金寧鄉公所進行聚落建設,保留多處聚落水井的設施,讓現代人感恩現在取水的便利,也能讓中老年人保有當年擔水的回憶。
「水井」曾是金門聚落的生活重心,無論洗菜、煮飯、洗澡、洗衣等日常,都須仰賴水井的水源。那時常見的景象,婦女到井邊汲水,順便把家中衣物帶到井邊洗衣,大家在這個公共洗衣間,手洗衣,嘴巴聊著家事、村內事,有時聊著聊著就是一個上午,是聚落婦女的社交空間。而勤於農耕的男人,從田裡耕作返家後,也會趁著婦女在廚房料理晚餐時,到井邊淋浴,舒緩整天的疲累。
不同於以往,家家戶戶打開水龍頭,就有嘩啦啦的自來水可以用,為了讓水井的故事繼續流傳,在金門的部分聚落,仍看得到水井的存在。像是古寧頭雙鯉湖旁的水井,除了井邊周圍的建設,同時保留以往汲水的設施;湖埔國小旁水井的婦女洗衣石雕像,反映了當年農村婦女的生活景象;而盤山番仔樓旁的水井設施,已經較為進步。這些景象時時刻刻提醒人們,現在取水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