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理結束公職生涯轉戰民間道場打造人生下半場

李文理聊聊自己對傳統高甲戲的熱愛和精神。(李文理提供)

李文理練得一手好字,時常在廟宇幫忙寫疏文及春聯。(高凡淳攝)
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套在李文理身上,再適合不過。原任職金寧鄉公所的李文理,民國99年提早退休,告別了30多年的公職生涯。退休後的生活更是忙碌,現在住在埔後的他,在一間民間道場擔任樂師,他會吹奏傳統樂器、畫符令等,開啟了人生的第二個事業。
李文理約13、14歲就開始學習高甲戲,是金門傳統高甲戲的重要傳承者,曾與古寧頭高甲戲劇團老社長李雲標與地方民俗工作者李增德等人,成立「古寧高甲戲研究社」,與當時的文建會爭取經費,但可惜成立計畫被中斷。退休後,李文理希望能有更多時間,將高甲戲繼續傳承,無奈因師資及教材關係,讓這條傳承之路無法繼續向前走,「以前在學這些技藝時,都是透過口傳方式,沒有所謂的教材,全靠自己記下來,沒有文字的記載。雖然有心想推廣,但認為自己知道的很有限,加上未能走出去與其他市場接觸,因此就不敢再踏出一步,後來就忍痛放棄……」。
好學的心沒有因此停擺,李文理從高甲戲老師傅身上,學到許多屬於他的一技之長。他提到,自己很喜歡打鑼鼓,平時都會找尋一些好朋友,特別請老師教學,練了一段時間之後,高甲戲老師建議,依照市場需求,吹嗩吶的用途比較多,因此介紹一位孫老師來教李文理,他說「當時純粹是有興趣,退休時剛好道場又有人力需求,也不想讓自己生活太閒,因此現在就在道場吹嗩吶、拉二胡,也因為會寫書法的人較少,有時會幫廟會寫寫疏文。與老師的兒子是結拜兄弟,從他身上揣摩學習,自己也學會畫符令。」
李文理還提到,當時居住在古寧頭時,協助廟宇成立管理委員會,如今是兩間廟的總幹事,同時也參與金門縣天后宮媽祖會的陣頭訓練,去年疫情前所舉辦的迎城隍踩街活動,李文理就有帶領陣頭參加遶境活動。
李文理表示,自己的小兒子在大學畢業後,也曾與爸爸在道場服務,彈奏將近2年的傳統樂器。與他的訪談中,深刻感受到李文理熱愛現在的退休生活,每天生活都有重心,即便歲月在他臉上留下痕跡,但他活得越老越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