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府研商本縣畜牧發展策略

金門縣政府昨日召開研商「金門縣畜產試驗所畜牧發展策略」會議,由參議陳世保主持。(李增汪攝)
金門縣政府昨日召開研商「金門縣畜產試驗所畜牧發展策略」會議,參議陳世保強調,畜試所要走出去,了解養殖戶問題,並加強力道,在有限人力物力下,針對如何改善地區產業困難,擬定完善發展計畫,去蕪存菁,並與農委會協商,以在本縣所提六綜計畫能獲得中央支持,爭取經費補助。
會議昨日上午九時起,在縣政府大禮堂會議室召開,由縣府參議陳世保主持,畜所所所長陳家輝、建設處、行政處、動植物防疫所代表,以及金門縣農會總幹事文水成等與會。
文水成也建議,畜試所為試驗單位,不是生產單位,能務實認清功能角色,多一點面向考慮人力物力,來做核心業務價值推動。
行政處指出,建設處刻正研擬本縣畜牧政策白皮書,已完成初稿,本次畜試所所提五案,尚符白皮書規劃方向,亦有助於地區經濟發展,建議宜予支持。而離島建設基金經費有限,國發會目前規劃六綜期間,每年度每一離島縣之離島建設基金補助總額以二億為限,而本縣所提六綜計畫每年度所需預算預估將超過該數值。此外,以往例推估,有關計畫可行性及效益性,國發會會以中央部會負擔之經費比例為重要參考指標。綜上,建議協調部會支應各計畫部份配合款。
參議陳世保就畜試所畜牧發展策略,提出個人意見供參卓:
一、乳牛生產部分:(一)目前困境為泌乳量平均不及台灣三分之二,畜試所平均每頭乳牛泌乳量不足20公升,台灣可達30公升,主要原因為飼養管理不善,夏季乳牛熱緊迫導致泌乳量降低,如何有效利用飼養場域降溫,為目前迫切課題。(二)飼料管理如何精進:目前每年要花費一千餘萬元採購盤固拉草,不僅浪費公帑,且碳足跡長,前畜產試驗所台東分所長蘇安國曾建議利用地區酒糟,結合農產廢棄物(高粱桿、小麥桿)或狼尾草研擬完全飼料,可飼養乳牛及肉牛節省飼料成本,促使更具市場競爭力。(三)畜試所生產鮮乳,主要為供應地區學童為主,但此項任務已被迫取消,是否可與教育單位再研擬恢復可行性,否則乳牛的飼養政策必須檢討其存廢問題。
二、肉牛生產部分:(一)研發完全飼料配方:可針對仔牛、肥育牛、母牛利用現有酒糟結合芻料(小麥桿、高粱桿、狼尾草)發展一套飼料配方,可有效節省成本,解決目前失序的養殖問題。(二)飼養模式的建立:利用集約飼養,有效利用農業機械(如TMR、曳引機等大型農機),解決農村勞力不足問題,並針對肥育肉牛研擬肥育計畫,避免浪費飼料及肉質老化問題。(三)輔導產銷履歷:金門縣牛隻已達6700餘頭,但產銷問題為目前最困擾之一環,應請農委會協助建立一套產銷履歷制度,依履歷生產的牛隻,農委會應責無旁貸可讓其銷台。(四)建立金門肉牛的分級制度:牛肉市場要達到好的價位,必需有分級制度,為有效區隔市場機制,亟需建立品牌,並培養分切技術師,輔導縣農會屠宰場成立肉品加工廠,以因應邁向高端市場的需求。(五)品牌形象的建立:畜試所花費鉅資向國外進口布拉曼及安格斯雜交牛,應有計畫建立品牌形象,進行市場區隔,形成地區特色品牌。(六)建立畜產廢棄物加工廠:輔導金門縣農會成立畜產廢棄物加工廠,進行有機肥料製造,可收集廢棄酒糟、畜產排除、農產廢棄物及地區廢棄林木等有效利用,以減少地區髒亂點,並增加農地土壤肥力。
三、肉羊培育部分:(一)品種的收集:向台灣引進優良品種羊,如台灣黑山羊、波爾羊、努必亞等品種,並建立金門自有種羊庫,以利全面性提昇畜產品質。(二)建立養殖模式:傳統散養飼養,極易近親交配,品種弱化,且易得寄生蟲等病,輔導補助養牛戶改善生產環境,建立合適高架養殖床,適當利用農業機械,以節省勞力成本的支出。(三)研發養羊的完全飼料:利用酒糟搭配地區狼尾草、小麥桿、高粱桿研發養羊完全飼料,以節省飼養成本。(四)建立肉羊分切加工技術:成立屠體分級制,利用農會成立肉品加工廠,建立高品質羊肉專區,進軍高端市場。
四、豬隻培育部分:畜試所種豬場雖奉核關閉,但無庸置疑,豬隻產業仍為金門畜產養殖的最大宗,每年產值高達一億餘元,有效輔導農民建立優良產品,提供地區居民有優良肉品,仍為畜產試驗所責無旁貸之任務。可分下列幾點進行:(一)引進優良種豬精液,提供養豬戶配種使用。(二)協助飼養模式的建立,現有畜牧戶近幾年離牧者眾,剩有家數愈來愈少,如何輔導現有養豬戶改善養殖環境,擴大養殖規模,引進先進養殖設施(如水濂養殖等),導入機械設備,提高自動化,減少勞力支出。對於現有養殖戶並做好常年追蹤輔導,並與學術單位對接,提供最佳養殖建議,完善飼養模式。(三)肉品加工廠衛生環境的建立,屠體確保衛生安全無虞。
五、鼓勵地區餐飲業者使用本地畜產品,擬定獎勵制度(如掛牌、適當提供獎勵金等),確保地區畜產品能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