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兩岸通水3周年 縣府持續開發水資源 獲具體成果

發布日期:
記者: 翁維智/專題報導。
點閱率:3,125
字型大小:
洋山淨水場

洋山淨水場

安岐排水分洪截流工程

安岐排水分洪截流工程

老舊管線汰換

老舊管線汰換

自有水源回收

自有水源回收

兩岸通水屆滿3周年,據大陸官方報導,3年來泉州已累計向金門供水超過1431.61萬噸,日均供水1.3萬噸,穩定的供水,除了協助去年遭遇50年來最嚴峻旱災的金門渡過缺水危機,也讓金門鄉親的生活用水得到充分的保障。
縣長楊鎮浯表示,金門去年地區降雨僅475毫米,不及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的一半,所幸近2年來有大陸引水的補充,讓金門民生用水免於限水危機,但縣府還是要呼籲民眾「有水當思無水之時,大家一起來節水惜水」。也提醒水廠要居安思危,持續做好島內自有水源的開發、整備與調度工作,並提升備援備載的能力,全面穩定地區供水。
尤其,去年金門出現50年來僅見的旱災,各地農作物普遍缺水澆灌,相繼枯萎死亡,主要經濟作物高粱更減收了3成以上,為此,縣府特別趕在今年雨季來臨前,緊急動支4000餘萬元浚深95處農塘,一旦雨水如期來到,預估可增加蓄水量約19萬立方公尺,紓解農作物大缺水的困境。
而在農塘浚深之外,也基於整合水源利用,由農業單位與自來水廠合作將再生水導入合適農塘,目前評估台灣各縣市放流水使用平均約1至2成,而金門地區近2年結合農塘等水利工程,再生水使用已高達6成5,讓珍貴的水資源獲得更有效的利用,在降低極端氣候對本地農業的影響,已獲得具體的成果。
另針對「金門地區水資源開發計畫」,縣府表示,金門地區水資源條件缺乏,以往水資源探討僅著重於民生用水,自大陸引水後,民生用水問題已獲紓緩,但其他用水(如產業用水等)水源將是未來討論課題,應有完整水資源永續利用整體計畫。也希望相關施政應導入未雨綢繆觀念,特別是有關水資源的蓄容和開發尤為重要。
縣府也指出,金門近幾年久旱不雨,湖庫水位及水量持續下探,低於安全庫存,而據經濟部水利署及中央氣象局等單位的分析,今年度的降雨量恐持續偏少,水情並不樂觀,因此適時增補大陸水源有其必要,除了基於未雨綢繆的考量,也能讓備援機制更為妥善。
縣府說明,目前金門地區13座湖庫總蓄水量約為300萬噸,在持續增補大陸水源的情況下,始保有52%之蓄水量,在突發狀況時,可立即啟動自有水源應變機制因應,包括地區13座湖庫水源、重啟目前減抽之地下水井及日產4千噸之海淡場,屆時將可滿足民生用水所需。
此外,水廠近二年也爭取前瞻2.0等計畫約新台幣4億元,辦理管線聯合調度、湖庫改善與清淤、大橋附掛管線、回收水再利用等計畫,同時也持續依原行政院核定執行的「金門自來水擴建計畫」及「金門地區整體供水改善綱要計畫」積極推動,期能達成供水穩定及滿足用水需求等目標。
更值得一提的,經濟部為協助金門縣政府解決地區水資源供需問題,2013年成立跨部會專案小組,在該架構下,7年來至今共挹注了50餘億元,在「地下水管理」、「節約用水」、「湖庫水質改善」、「供水設施更新改善」、「多元水源開發利用」等5大指標均取得具體成果。
縣府說明,相關專案計畫至今已完成大陸引水、地下水每日減抽0.3萬餘噸、整體漏水率從2018年的21.47%降至2019的18.3%、增加蓄水設施與回收水再利用約每日0.45萬噸、海淡改善暨擴建,每日產量由0.2萬噸提升至0.4萬噸、污水接管4200戶(總接管率36.9%)與集水區水質改善及保育工作。另辦理水井清查3,456口、圖資用戶資料建置13,559筆,老舊管線汰換91.3公里、水庫浚渫29.8萬立方、節水宣導25場次與各湖庫設施改善優化。
縣府強調,相關執行成果已可滿足地區短期供需平衡及未來10年成長需求。至於今年最關鍵的洋山淨水場在完成驗收後,也將正式加入供水營運,提升陸水的處理能力,同時利用2020年完成的環島北路送水管線,輸送能力將可達到每日9千餘噸,有效紓解西半島地下水抽取之壓力,保育地下水資源。
縣府指出,洋山淨水場位置坐落在金沙水庫旁,第一期設計產水量為每日供應25,000噸民生用水的淨水場,是目前島內產能最大的淨水場,整體工程已於2020年8月12日竣工,目前正辦理試營運及驗收中,未來將逐步提高東水西送的能量,降低水廠長期對地下水的倚賴。
自來水廠也說明,在兩岸通水前該廠每日供水約有6成來自地下水,這二年完成環北管線及淨水場之後,截至去年底地下水比例已降低至44%,今年度將朝逐步降至20%以下的目標努力,預估將可大幅減輕地下水的負擔。除了大金門的供水建設外,小金門的穩定供水計畫目前也由水廠積極推動,並全力維持大小金兩端海管正常運作。
回顧兩岸通水這條漫漫長路,在冷戰時期,金門與大陸通水幾乎是難以想像的事,1996年金門大乾旱,時任金門縣長陳水在喊出向大陸買水的聲音,震撼了當時的國民黨中央政府。但民生需求誰也擋不住,即使是陳水扁執政期間也無法全然關閉,2002年兩岸官方進行「金門與大陸通水計畫」,2014年馬英九政府核定引水工程,2015年7月20日完成購水契約簽訂儀式。而在歷任縣長一棒接一棒的努力下,2018年8月5日兩岸通水終於成真,這一刻無疑是兩岸歷史的驕傲,除了為23年漫長引水路劃下完美里程碑,更穩定金門未來發展用水所需。
而如所週知的,這條兩岸新三通的通水水路漫漫,起自福建泉州山美水庫,經過晉江系統向下游導入龍湖水庫後,進入陸方興建十一公里長陸域專管,至金井入海點,接續金門負責施工十六公里長的海底管線,至田埔水庫端上岸。雙方購水契約期限為30年,初期引水量為每日1.5萬噸,第十年可達到每日3.4萬噸。總之,金門自大陸引水計畫兩岸三地戮力推動了20餘年,期間仰賴眾多人員的協助參與,也歷經研究評估、調查深化、溝通商談、達成共識等階段,始完成包括兩岸簽約、海底輸水管線及受水池等設施。
如今,兩岸通水屆滿3周年,撇開政治的紛紛擾擾,據了解,金門供水水源保障工程目前已納入大陸國家150項重大水利工程,計劃投資47.7億元人民幣。項目建成後,晉江和金門供水水源地將實現現代化供水網絡格局。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