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天地瞬變畫水墨山水 董諭鴻書畫展8/28線上開展

董諭鴻以不同的技法、運用數種媒材,創作出顏色鮮豔的書畫作品,28日起在文化局網站上展出。(文化局提供)

董諭鴻以不同的技法、運用數種媒材,創作出顏色鮮豔的書畫作品,28日起在文化局網站上展出。(文化局提供)

董諭鴻以不同的技法、運用數種媒材,創作出顏色鮮豔的書畫作品,28日起在文化局網站上展出。(文化局提供)
由金門縣文化局主辦,金門縣美術學會承辦的「董諭鴻書畫展」,從8月28日起至9月1日止展出40多件作品。因疫情及展覽場整修緣故,改為在文化局網站線上展出,歡迎大家踴躍線上瀏覽,網址https://cabkc.kinmen.gov.tw/activitysoonlist?uid=79,讓我們一起「防疫不防藝」。
董諭鴻表示,喜歡藝術繪畫的原由,是在兒時記憶裡就開始了,從讀小學時就很喜歡畫畫,記憶中也曾代表班上參加學校的繪畫比賽。但因家中弟妹眾多,身為長姐的她,除了上學,放學後的家務,與幫忙媽媽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加重,因而漸漸地沒有空閑時間再繼續繪畫。
因受到父親從小身教的影響,即使在學業未完成提早離開校園,到臺灣工作,或是結婚生子,依然保有著看書自我學習增加知識的好習慣,也因為如此,才能在當了多年的家庭主婦,兩兒子漸漸長大之後,在先生的全力支持下,開始了在住家附近的社區學校學習,因而能夠再回到學校繼續未完成的課業。又機緣湊巧的,在好友告知推薦下,在還未完成空大課業前,又同時進了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兼修學分班課程。
董諭鴻說,她本想到臺藝大只修美術系的課程,想考美術系,結果到了學校上了企霞老師的水干水墨技法課後,她的想法整個改觀,像是發現新大陸般的驚奇,原來要讀的、要學的這麼多,改變了她原本淺薄的既定印象,求知若渴的她欣喜萬分,驚覺中國歷史悠久數千年來的書畫文化,歷經多少朝代是一輩子也讀不完學不完的。
董諭鴻表示,她在就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時,對於幾位老師的課程特別有印象,感覺從中獲益良多,尤其是企霞老師的水干水墨技法、宗仁老師的基礎水墨、炳宏老師的進階水墨、介藤老師的基礎書法、榮恩老師的進階書法、兆藏老師的基礎與高階素描;還有要涵養知識與了解歷代以來的著名書畫藝術家們,一定要上的學科課,是錦濤老師上的中國美術史與書畫論,從原始時代、魏晉南北朝以降,迄於元明清到近代,老師認真教學又風趣幽默精彩的講解讓她獲益良多。
董諭鴻指出,她最早學的是素描、油畫,後來改學水墨畫,覺得水墨畫講究皴擦點染,尤重暈染,水的掌控很重要,這需要花很多時間學習。她喜歡創作顏色鮮艷重彩度的作品,讓人看了心情愉悅,可能跟個性有關,因遺傳自父母樂觀開朗,所以創作喜歡明亮的色彩。近來她也開始研究起淡色優雅的墨韻。
董諭鴻認為水墨山水畫要畫出靈氣、氣韻生動,還是得多接觸大自然寫生,觀察天地之間的變化、自然景觀的光影交錯,才能有更多的創作靈感。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濤名言「搜盡奇峰打草稿」,要畫個山都得要走遍千山萬水,觀察之後打草稿,再創作完整的作品,她希望學習先人不怕苦的精神,在創作上有更多不同的面向,能創作出更多美好的作品分享給大家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