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新一代作家 浯島文學營文化局開課

「浯島文學營─老幹‧新枝」寫作植根培基計畫案,昨日起至8月30日,一連三天在金門縣文化局正式展開,昨由文化局長許正芳主持始業式。 (李增汪攝)
由金門縣文化局主辦的110年「浯島文學營│老幹‧新枝」寫作植根培基計畫案,自昨日起,一連三天在文化局3樓會議室進行第一階段密集課程,邀請吳鈞堯、方梓、蔡素芬、廖玉蕙、石曉楓、楊宗翰、林黛嫚、牧羊女、張姿慧、顏艾琳、盧美杏等老師與學員分享散文、小說、新詩等文學形式,指導學員寫出好的作品出來。
昨日上午由金門縣文化局局長許正芳主持浯島文學營始業式,副局長洪蘋萱和近三十位學員參加。
許正芳表示,歡迎參加學員投入「浯島文學營│老幹‧新枝」寫作植根培基計畫。金門有豐厚文化底蘊,文學作家很多,尤其在台灣很有名氣,年度詩選或散文集入選多,文壇上有一定地位。但新一代作家有點斷層,對此,縣長楊鎮浯對文化傳承和扎根相當重視,希望透過文學營植根培基,讓金門文化有如老樹長出新枝嫩芽,更落實文化深耕與傳承。而浯島文學營能從中挑選幾位有興趣,以師徒制長期培訓指導,達到培訓新一代作家的目標。
許正芳並表示,這項計畫辦理目的,係為培養新世代的作家。金門目前缺乏新一代作家,出現寫作人才斷層的現象,若能由資深的寫作前輩帶領新世代,「老幹新枝」相互配合,才會有文學的傳承,老的樹幹存在很重要,能夠發出新枝更為重要,期藉由活動的辦理,帶領青少年進入寫作的世界。
他並指出,金門地區已經辦理了17屆的浯島文學獎及1屆的青少年文學獎,藉由文學營的辦理,讓專業老師親自教學、指導,學員們相互交流,提供一個學習觀摩的平台,文化局希望以師徒制方式,在專業老師的教導下提升寫作學習成效,以提升青少年寫作的質與量,培育年輕世代的文學創作人才,落實文學向下扎根理念。
金門縣文化局表示,浯島文學營自8月28日至30日進行第一個階段的密集課程,前二日的課程規劃包含散文、小說、新詩共七堂的專業課程,由吳鈞堯、廖玉蕙引導學員認識文字創作領域的發展,方梓、林黛嫚介紹散文,蔡素芬、石曉楓介紹小說,楊宗翰介紹新詩。第三日則由牧羊女、張姿慧這二位浯島文學獎的得主和學員分享她們的創作,另安排吳鈞堯(小說)、顏艾琳(新詩)、盧美杏(散文)三位分組導師賞析學員作品,預計自30位學員中挑選至多10位學員進行第二階段師徒制的寫作訓練。課程後安排座談會,牧羊女、盧美杏、吳鈞堯、陳長慶、顏艾琳、林媽肴等老師與學員就文學寫作的相關議題進行討論。
而首日課程,由吳鈞堯總論寫作的進階秘境。吳鈞堯為知名作家,曾任《幼獅文藝》主編。早年為詩,後致力小說與散文。曾獲金鼎獎、聯合文學、時報文學等小說獎及梁實秋、教育部等散文獎。作品數次入選年度小說與散文選。
接著由方梓主講大自然與書寫。方梓,曾任《自由時報》副刊副主編,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作品書寫台灣自然生態與社會變遷的關係、台灣女性的生命史。長篇小說《來去花蓮港》獲2013年吳濁流小說正獎,並改編為客家電視台連續劇《新丁花開》。
而蔡素芬則主講好小說的關鍵條件。蔡素芬為知名小說家,曾擔任《國文天地》《國語日報》主編。歷任《自由時報》副刊主編,現任影藝中心主任暨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執行長。代表作品有《鹽田兒女》等,獲獎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