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島文學營課程 老幹分享文學形式嘉惠新枝

「浯島文學營—老幹‧新枝」寫作植根培基計畫案,昨日第二天課程由廖玉蕙、石曉楓等老師與學員分享閱讀、寫作、小說、新詩、散文等文學形式,學員獲益良多。(李增汪攝)

「浯島文學營—老幹‧新枝」寫作植根培基計畫案,昨日第二天課程由廖玉蕙、石曉楓等老師與學員分享閱讀、寫作、小說、新詩、散文等文學形式,學員獲益良多。(李增汪攝)
金門縣文化局主辦的110年「浯島文學營—老幹‧新枝」寫作植根培基計畫案,昨日第二天課程由廖玉蕙、石曉楓、楊宗翰、林黛嫚四位老師與學員分享閱讀、寫作、小說、新詩、散文等文學形式,學員獲益良多。現場並陳列作家作品,供學員參閱。
這項「浯島文學營—老幹‧新枝」寫作植根培基計畫案,8月28日起至8月30日,一連三天在文化局3樓會議室進行第一階段密集課程,邀請吳鈞堯、方梓、蔡素芬、廖玉蕙、石曉楓、楊宗翰、林黛嫚、牧羊女、張姿慧、顏艾琳、盧美杏等老師與學員分享散文、小說、新詩等文學形式,指導學員寫出好的作品出來。
昨日課程,廖玉蕙主講相互靠近的練習—閱讀與寫作教會我們的事。廖玉蕙:散文作家。曾任臺北教育大學語創系教授。曾獲吳三連文學獎、中山文藝獎、吳魯芹散文獎、五四文藝獎章等。多篇作品被選入高中、國中課本及各種選集。
石曉楓主講「大人都是怎樣長成的?國民小說讀本中的成長文本」。石曉楓為金門人。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專任教授,研究領域為臺灣及中國現當代文學,創作曾獲華航旅行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等。著有散文集《無窮花開—我的首爾歲月》、《臨界之旅》;論文集《文革小說中的身體書寫》、《兩岸小說中的少年家變》、《白馬湖畔的輝光—豐子愷散文研究》;編著有《人情的流轉:國民小說讀本》(與凌性傑合編)。
楊宗翰主講「新詩的當代魅力」。楊宗翰現為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現代詩學、台灣文學、出版編輯、文化創意產業。著有專書《破格:台灣現代詩評論集》、《逆音:現代詩人作品析論》、《異語:現代詩與文學史論》、《台灣新詩評論:歷史與轉型》、《台灣現代詩史:批判的閱讀》、《台灣文學的當代視野》。
林黛嫚主講散文的創造:談散文的真實與虛構。林黛嫚曾任《中央日報》副刊主編、《人間福報》藝文總監、東華大學駐校作家,曾獲許多文學獎項。著有散文作品《本城女子》、《時光迷宮》、《你道別了嗎》、《推浪的人》、《移動的夢想》等,長短篇小說《平安》、《林黛嫚短篇小說選》、《粉紅色男孩》、《單獨的存在》等,現任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第三天課程,將由牧羊女、張姿慧這二位浯島文學獎的得主和學員分享她們的創作,另安排吳鈞堯(小說)、顏艾琳(新詩)、盧美杏(散文)三位分組導師賞析學員作品,預計自30位學員挑選至多10位學員進行第二階段師徒制的寫作訓練。課程後安排座談會,牧羊女、盧美杏、吳鈞堯、陳長慶、顏艾琳、林媽肴等老師與學員就文學寫作的相關議題進行討論。
課程最後一天的師資為:
牧羊女:本名楊筑君,出生金門小島,從小愛好閱讀,十七歲起創作迄今。現任《金門文藝》社長,著有詩集《井邊的故事》、散文集《五月的故事》、《裙襬搖曳》、《海邊的風》、《島嶼食事》、《時光露穗》等合集。2015年獲得《海峽之聲散文佳作獎》、《旺報兩岸徵文佳作獎》、《2015年中國散文精選台灣卷》;2018年浯島文學獎小品文獎;2020浯島文學獎散文組首獎;2020浯島文學獎新詩組佳作;2021兩岸金沙散文獎。並策劃報導文學家楊樹清執筆之《金門鄉訊人物誌》一套十冊。二○一六年獲評論家黃克全編入《金門現代散文家》。
張姿慧:金門人。曾為《環境資訊中心》電子媒體記者,《當代設計》雜誌主編,現為《金門文藝》雜誌總編輯及專職寫作者。曾獲浯島文學獎小說獎、散文獎,兩岸徵文優秀獎。短篇小說作品曾入選《台灣現代文學英譯季刊》,《金門現代小說作家選》。2009年出版長篇小說《我把哀愁藏在笑聲裡》,2016年短篇小說集《地雷炸開後》獲國藝會創作補助。著有人文傳記《馬六甲山王與海王:吳心泉家族史》、《鐵鞋的翅膀》、《我們從遠方來》等書。
學員作品賞析:
吳鈞堯:知名作家,曾任《幼獅文藝》主編。早年為詩,後致力小說與散文。曾獲金鼎獎、聯合文學、時報文學等小說獎及梁實秋、教育部等散文獎。作品數次入選年度小說與散文選。
顏艾琳:詩人。曾獲全國優秀詩人獎、吳濁流新詩正獎等獎項;長期擔任文學獎評審與藝文活動策劃人等。詩作被選入各種國語文教材。題材多從生活切入,深入探討女性成長的多元面貌。
盧美杏:現任中時人間副刊主編,曾任台灣時報記者,中國時報寶島版、浮世繪版、家庭版、影視消費版、人間副刊主編等職,編著有《典藏艋舺歲月》、《花蓮無毒農業》、《佳音英語品牌25周年故事》、《醫者—披上白袍前的十四堂課》等書。
金門縣文化局指出,金門地區已經辦理了17屆的浯島文學獎及1屆的青少年文學獎,藉由文學營的辦理,讓專業老師親自教學、指導,學員們相互交流,提供一個學習觀摩的平台,文化局希望以師徒制方式,在專業老師的教導下提升寫作學習成效,以提升青少年寫作的質與量,培育年輕世代的文學創作人才,落實文學向下紮根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