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館獎勵出版文獻書刊 金門縣文化局獲獎數全國第一

國史館獎勵出版文獻書刊,金門縣文化局獲獎數全國第一,獲獎的出版品都獲頒一幀獎狀以資鼓勵。(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110年度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獎勵出版文獻書刊得獎名單日前公布,金門縣文化局共有15本出版書籍分獲優等獎、佳作獎,得獎數高居全國各縣市第一名。國史館台灣文獻館昨(9\30)日舉行頒獎典禮,公開表揚,金門縣文化局長許正芳親自出席領獎,他強調,文化局出版的每種刊物都聘請學者專家把關,並重視美學編排設計,在質量上都獲得適當控管,所以才能獲得多數評審青睞。
昨天的頒獎典禮在南投巿中興新村的台灣文獻館舉行,各縣巿得獎單位都派員出席領獎,今年金門縣文化局因得獎數最多,共有十五冊,高居全國第一,許正芳特地親自前往領獎,從張鴻銘館長手中接下獎牌,他致詞時特別感謝評審對金門文化局出版品的肯定,未來一定會再出版更多高質感的出版品以饗讀者,同時也介紹金門村史出版及審查過程提供其他縣巿參考。
文化局表示,除了《金門村史》共6冊獲得地方志書優等獎外,「看見烏坵燈塔」、「認識金門小百科5—武績人物篇」也獲優等獎。另外像「金門宗祠楹聯採擷錄」、「南宋外戚楊氏繫年:楊姓先世輯證」、「王盛傳與他的弟兄們:烏坵、南海部隊」、「鳳英嫂」、「我們從遠方來」、「東碇鐵漢1986—駐島紀實」、「金門砲戰M36戰車、M55-8吋砲、M1-240砲、M2-155加農砲圖錄集」,一共七本書都獲得佳作獎。分析得獎原因都和文獻收集有關,歷史文獻收集不易,有的要用田野調查,費時費力,都是扎實的基礎,評審因此給予高度肯定。
金門縣文化局出版的「金門村史」套書第一套,5年前榮獲文化部政府出版品金鼎獎,另外連續參加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年度獎勵出版文獻書刊」,106、107、108年都榮獲政府推廣性書刊或地方志書的佳作獎,109、110年均獲優等獎,總計5年出版33冊金門村史,有27本獲獎,這一套書出版可以說成果豐碩、迭創佳績,已是出版界得獎的常勝軍。
110年度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獎勵出版文獻書刊得獎名單(地方志書)金門縣文化局的金門村史6冊獲得優等獎。包括:呂金誠《蓮庵村五呂之鄉》、黃奕炳《汶浦風華:地靈人傑後浦頭》、吳建意《福山陵水寶庫象上庫》、陳成基《風車今昔.上文斈流風—埔後村史》、洪春棋《黃厝村史:貓公石的故鄉》及洪采妮/洪德舜《後豐港村史—傳承》等。
金門村史套書從6年前策劃出版,就一鳴驚人,之所以可以常獲獎,套用文化部5年前給予出版品金鼎獎的評語:「金門村史套書,執筆作者對地方文史皆深有素養,考據詳實,文筆流暢,編排風格簡樸,展現金門的地方風貌,書內文字敘述,亦輔以文獻資料佐證,照片選用合宜,能發揮說明作用,此長期計畫之初步作品,是一套常寫史的成功起步之作。」就可以看出評審對這套書的書寫品質持續給予高評價,所以連續2年都獲得優等獎。
許正芳指出,金門縣文化局過去連續4年獲獎的比例都高居全國之冠,今年有15本書獲獎,無論獲獎本數及品質,都高居全國縣市文化局之首,這是我們足以引以為傲的,代表金門縣文化局在出版這一塊,已經是品質保證。
許正芳強調,出版主要以傳播文化和知識為目的,金門有豐厚的文史及文學底蘊,透過政府單位獎勵出版及計畫性出版,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加上有計畫行銷,對文化金門可發揮承先啟後的重任;文化局出版的每種刊物都聘請學者專家把關,並重視美學編排設計,在質量上都獲得適當控管,所以才能獲得多數評審青睞;他要感謝作者、評審委員及文化局同仁共同努力,才能在圖書出版方面每年都有豐碩成果,未來將持續精進,期待再獲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