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官澳15號古屋修復 重現金門傳統建築風貌

發布日期:
記者: 陳麗妤/金沙報導。
點閱率:2,272
字型大小:
官澳15號傳統建築修復,經縣府與所有權人簽訂租賃合約書及最高限額抵押權登記30年,交由縣府全額進行修復,後續將以有償方式公開徵求經營。(建設處提供)

官澳15號傳統建築修復,經縣府與所有權人簽訂租賃合約書及最高限額抵押權登記30年,交由縣府全額進行修復,後續將以有償方式公開徵求經營。(建設處提供)

縣長楊鎮浯日前到場視察修復成果。(建設處提供)

縣長楊鎮浯日前到場視察修復成果。(建設處提供)

維護金門傳統建築風貌,金門縣政府自90年起訂定「金門縣維護傳統建築風貌獎助自治條例」,補助民眾依原樣修復或由縣府與所有權人簽訂租賃合約進行修復。位於官澳15號的傳統建築,由縣府全額修復,類似案件依建設處統計約11件,後續將以有償方式公開徵求經營團隊。縣長楊鎮浯表示,金門傳統建築將朝「修復傳建」、「培養工匠」、「活化傳建」三方向,有步驟的讓金門美麗的瑰寶,持續被看見。
金門縣政府建設處表示,金門擁有源遠流長的閩南文化,迄今有四千餘棟傳統建築仍然保存完好。這是閩南文化的具體呈現,也是全體人類的重要瑰寶,亦是金門文化的重要載體,而保存傳統建築文化空間及其承載的多元多樣文化,一直是金門縣政府的施政主軸,縣府自90年2月12日制定公布「金門縣維護傳統建築風貌獎助自治條例」,補助民眾依原樣修復後自行使用外,更進一步由縣府修復後活化再利用。而傳統建築經過修復,能營造整潔舒適之聚落生活空間作為地區示範點,經加入現代設備與再利用方案設計,可使傳統建築得以永續保留,同時提升生活品質、改善老舊聚落公共安全及公共衛生,修復完成後亦可多元化經營使用。
官澳為以李、楊、黃姓為主之多姓村落,聚落內建築形式為地區最具規模。其中,官澳村15號,這間二落帶左護龍傳統閩式建築,位於村莊西南面靠海處。該建築座向背山面海、朝西,位居官澳龍鳳宮左前方水潭旁,門口埕前方原為海岸線,因外部築堤,堤內灣口已成為濕地遊憩公園。又該建物因軍方多年使用,正門門框還保留「中山室」字樣,家族人口多遷移台灣、荒廢多年,縣府經協調所有權之黃氏族人簽訂租賃合約書及最高限額抵押權登記30年,交由縣府修復後活化再利用。
縣府建設處指出,官澳15號傳統建築修復工程,總經費新臺幣1,647萬元,委託陳勝川建築師事務所規劃設計、監造,嘉錦營造有限公司承接修復工程,計有2廳6套房1廚房1儲藏室2天井等。其中,包含兩間護龍房具有獨立客廳之設置,二落的房間亦將傳統半樓設計為多功能使用樓中樓,將可依日後經營模式調整,提供更優質的使用空間,並將與縣府其他計11件修復案,後續以有償方式公開徵求經營團隊。
建設處也說明,該屋屋主黃書義先生,為經營帆船貨運行業起家,清末官澳港口航運熱絡,黃書義經常往返福建各港口進行運補作業,為目前產權人之祖父,約起建於1930年代、1936年落成(民國25年丙子年),正面牌匾有「紫雲衍派」之堂號及落成題字。
縣長楊鎮浯日前視察金沙鎮官澳15號修復完工成果。楊鎮浯表示,官澳15號傳統建築,由縣府全額修復活化再利用。近年來縣府在傳統建物的補助,已經投入超過10億,而且每年還持續編列1.2至1.3億預算,為的就是讓瑰寶可以風華再現。縣府對於金門傳統建築,將會朝著「修復傳建」、「培養工匠」、「活化傳建」三方向,有步驟地讓金門美麗的建築持續被看到。
建設處也進一步說明,傳統閩南式或洋樓式建築物交由縣府修復及活化再利用,並與所有權人簽訂租賃合約書及最高限額抵押權登記30年,業已進行11件委託規劃、設計、監造及施工,將於陸續完工及辦理產權登記後,以有償方式公開徵求經營團隊,日後可做為青年創業、觀光遊憩服務、特色餐飲及民宿、賣店,亦可結合社會公益、社區參與、政府委託服務等多元化使用,屆時相關資訊將公告於縣府網站、金門日報及建設處粉絲專頁。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