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海洋保育研討會 關注金廈海域治理

澳洲學者Matthew透過網路分享澳洲海洋使用規劃經驗。 (金大提供)
近年來,世界各國對海洋、水下文物的保護與運用非常關注。國立金門大學海洋與邊境管理學系日前舉辦「2021國際海洋保育研討會」,也針對海洋保護區經營管理、海域空間規劃與金廈海域治理、水下文物保護與利用等議題進行研討。
水下文物保護與利用近來成為世界各國觀光產業發展的新興項目,更是國際海洋保育的新課題。為此,在這一次國際海洋保育研討會,與會學者對此一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與會人員除了吸收韓國與澳洲在這方面領先表現與經驗外,也認為作為僑鄉、位在下南洋航線前端的金門,其水下文物保護與利用將是未來金門相關單位可以思考的發展重點。
金大海邊系教授兼人文社會學院院長高瑞新表示,海洋保育應兼顧產業發展,各國主要作法是設立海洋保護區,並獲得當地民眾的支持,把利害關係人納入其中,透過教育與宣傳方式建立海洋保育與運用的正確觀念。此外,台灣與金門周邊的水下文物眾多,但是台灣在這部分的投入與發展,明顯落後於西方先進國家。而作為僑鄉、位處下南洋航線前端的金門,水下文物資源非常豐富,未來也要思考如何進一步進行保護與利用。
金大海邊系主任馬祥祐指出,金門因靠近大陸地區,近年來大陸採砂船常違法越界盜採海砂、使用拖網破壞海洋生態,兩岸宜透過建立互相信任的夥伴關係,增強雙方涉海部門及利益相關者的交流和資訊互通,未來若兩岸關係進一步改善,兩岸可朝海洋保護區、海域空間規劃、金廈海域治理與水下文物保護等加強交流,這是一個值得發展的方向。
金大表示,本次研討會的成果豐碩,例如︰澳洲學者Matthew Lewis Navarro分享澳洲海洋保護區的運作經驗;彰化區漁會秘書洪一平介紹伸港奧螻蛄蝦保護區經驗;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副研究員陳均龍分享卯澳灣的協同治理;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副研究員楊清閔則分享後壁湖海洋資源保護示範區經驗。來自大陸福建海洋可持續發展研究院薛雄志教授、侯昱廷博士也建議,在大嶝-金門海域構建一個由廈門、金門共同管理的生態控制區。
金大進一步表示,韓國國家海洋文化遺產研究院專家Jung Young-Hwa,針對韓國在海洋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發展進行主題演講。澳洲農業、水資源與環境部官員Andrew Viduka介紹澳洲水下文物保護的具體做法。國家海洋研究院海洋政策及文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傅瓊慧介紹水下文化遺產的就地保存,與活化再利用的觀點。而中央研究院水下考古隊專任研究助理黃漢彰,則從他個人實際下海探勘經驗出發,提出台灣水下文化資產的現地保存及相關問題,而水下工程專家陸泰龍則指出,水域開發行為對水下文化資產的衝擊與危害。
Jung Young-Hwa表示,新安沈船的發現開啟了韓國水下文物探勘的歷史新頁,目前韓國制訂中長程計畫,每年投入大量經費在水下文物探勘、技術研發等,期待未來能有台灣合作的機會。
主持會議的中央研究院院士臧振華則指出,台灣與金門周邊水下文物眾多,但是我們在這部分的投入與發展,明顯落後於韓國。黃漢彰則指出,我們對水下文物保護只停留在制訂法規,他指出,目前義大利已經開始發展水下博物館,這是非常值得我們關注的作法。
會議討論時間,與會專家學者指出,作為僑鄉、位在下南洋航線前端的金門,其水下文物資源其實相當豐富,如何進行保護與利用將是未來金門縣政府可以思考的發展重點,未來若兩岸關係改善,兩岸合作一起推動水下文物保護,是一個值得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