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年施政成果系列報導-土地宜居篇 優化公共空間及設施 打造宜居環境

針對「土地安居‧家園宜居」美麗願景的擘劃,楊鎮浯縣長3年來除了致力優化公共空間,也全力提升共融環境,期待為鄉親打造更優質的宜居環境。(縣府提供)

針對「土地安居‧家園宜居」美麗願景的擘劃,楊鎮浯縣長3年來除了致力優化公共空間,也全力提升共融環境,期待為鄉親打造更優質的宜居環境。(縣府提供)
談到土地宜居,無可諱言的,金門要成為宜居的生活環境,實在是千頭萬緒,同時,這也是長期積累的問題,不但要因應法律的規範而且要符合人民的需求。而金門又是一個蕞爾小島,發展受限,若能配合現代化的建築理念,結合原有建築文化特色,營造一個美好宜居的生活環境,必對金門的永續發展有甚大的助益。早在就任前,楊鎮浯縣長即明白指出,土地安居,不應只是談居住這件事,更要談「安」,如何讓我們的鄉親生活得安心、安全、安穩。尤其,在金門這塊蕞爾小島,必須要有一套完整的機制,比如推動防災型都更,改善公共安全問題,才能讓老舊的巷弄能獲得有效的更新。
楊鎮浯表示,從政以來他就非常關注金門土地宜居的問題,他也發現金門每個社區都有很多兒童遊戲區,但是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這種罐頭式的遊戲區,其實並不符合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的需要。
也因此,他上任後即要求相關單位要結合地景、特色,然後因地制宜,建設共融式的公園,這些公園不僅僅是齊頭式的玩樂,還能找到成長寓教於樂的空間,才是對小朋友社會教育友善的遊戲區。
此外,他也要求相關單位配合內政部營建署「城鎮之心工程計畫」,以具有潛力及兼負生活圈服務機能之鄉鎮市核心地區,進行老舊市區活化工程,依計畫補助要點,取得「點亮城鎮之心-金門後浦魅力城巿營造計畫」計畫總經費3.3799億元(中央補助2.70392億元),108年9月開工,110年8月竣工,並將於年底啟用。
另外也積極推動金城鎮西南門里公所暨周邊公辦都更案,重建範圍面積總計為1294.25平方公尺;預計規劃地上14層,地下2層之複合型多功能大樓,建築底層提供商場及店舖,中層提供里辦公室與公益設施,上層以辦公室使用為原則。
推動特色街區風貌維護 振興產業與觀光發展
而針對金沙戲院新舊共生案,楊鎮浯指出,金沙戲院在108年底經由「金門縣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史蹟與文化景觀審議會」審議為歷史建築,該案經過多次協調溝通,提出文化資產與商業能結合之第三種可能性,望能獲得最大共識,也希望在不影響民眾原有開發權的方案下,同步進行維修、保存最具價值之構造,並與舊有周邊商業商家美化活化,使整合後的舊建物與新大樓能成為一新的地標,且為金沙鎮中心新的亮點。
另有關補助頹屋危屋處理,留存風貌並確保公共安全方面,基於維護公共安全及增進城鄉風貌景觀,縣府編列預算補助各鄉鎮公所處理頹屋或清理危屋,自103年至110年9月已核定各鄉鎮公所提報468件、完工413件,補助金額計1億2,361萬8,251元。
與此同時,也持續推動後浦及沙美特色街區風貌維護輔導實施計畫,鼓勵民眾申請補助自辦建物修建或修繕,維護本縣重要傳統街區風貌,以振興地方微型產業發展,並務實改善建物老舊衍生問題。
而為突破傳統街區建物產權複雜不易整合等窒礙,另於沙美特色街區辦理示範工程案,引導相關權利人合作,以取得租賃使用年期方式推動七棟街屋修復利用,將於今年度辦理工程發包,並配合修復進度於111年度下半年提出活化再利用計畫,進一步為傳統街區邁向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的政策工具。
促進土地整體規劃利用 均衡地區發展
另有關促進土地整體規劃利用,均衡地區發展方面,縣府先後規劃「金門縣金城鎮莒光湖部分風景區擬定細部計畫」案、「金城鎮第三期區段徵收」、「安岐閩專一期區段徵收」、「尚義區段徵收」、「烈嶼國中周邊地區第一期市地重劃案(面積:11.23公頃)」、「西山農地重劃」、「烈嶼鄉青岐周邊地區農地重劃」等案,期待讓地區土地整體規劃利用更健全。
優化公共空間 提升共融環境
此外,在優化公共空間,提升共融環境方面,近年來縣府積極朝打造「一鄉鎮一共融/親子公園」的方向努力,其中「金城莒光湖共融式公園」遊戲場已於110年3月底完工,同年5月2日並在莒光湖畔舉行歡樂兒童親子活動,另「金湖湖幼共融式公園」及「烈嶼習山湖共融式公園」預計111年初完成;而兩處親子公園則結合校園空間規劃的親子遊憩公園,分別位於「金沙國小」校區前後之「金沙親子公園」及金寧中小學區東南側之「金寧親子公園」。
而在鄉村整建方面,108至110年合計投入新台幣約5.3億元,辦理金城鎮蜈蚣山登山步道整建、莒光湖周邊環境改善、金湖鎮復國墩營區活化再利用、料羅呂氏宗祠周邊環境改善、金沙鎮浯坑聚落整建、東山內洋聚落環境改善、金寧鄉古寧頭北山池塘周邊環境改善、西浦頭環境改善、烈嶼鄉西方聚落戰役史蹟文創商街環境改善、青岐聚落零星整建等各鄉鎮鄉村整建共計170案。
健全地籍管理 保障民眾土地權益
另在健全地籍管理方面,離島建設條例第九條第1項土地管理機關公告已無使用或事實已廢棄使用之土地,總計公告1,910筆,至110年3月受理民眾申請1,523筆,核准1,099筆,駁回382筆。
而離島建設條例第9條之3所定雷區範圍內之土地,非經徵收或價購等程序有償取得登記為公有者,佈雷前之原權利人、合於民法規定時效完成取得土地所有權之占有人或其繼承人,得於上開公布施行生效之日起五年內,檢附相關證明文件向地政局申請返還,共計受理民眾申請315筆,核准17筆,駁回及撤回52筆,處理(含公告中)246筆。
至於依「地籍清理條例」規定,清理實施戰地政務終止前,登記名義人姓名或住址記載不全或不符之土地,流水編土地之清理,截至110年3月共計完成更正或繼承登記3,522筆;登記名義人已死亡者,逾1年仍未辦理繼承登記者,移送未辦繼承登記列管,共計土地133筆。
此外,考量金門縣位處離島,民眾辦理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或是申請土地複丈、建物測量時,以往皆須舟車勞頓前往不動產所在地提出申請。為打破地政業務長久以來跨縣市之藩籬,縣府配合內政部辦理跨縣市申請案件,訂定發布「登記機關受理跨縣市代收地政類申請案件作業原則」,統一跨縣市登記機關代收代寄服務項目,共同打造「地政一家親 服務不分家」之跨區服務,使地政業務更貼近民眾,走向服務零距離之目標。108年計受理839件,109年計受理728件,110年計受理573件。
其他還包括實施地籍圖重測、邁向地籍全面數值化,縣府指出,金門縣自然村範圍土地係於6、70年代採用圖解法施測,受限於技術及設備,原測繪成果實已無法因應當前地籍測量精度要求,為保障人民合法產權及配合經濟建設規劃需要,因此分年提報重測計畫,辦理二次重測,即採用精密測量儀器,以數值法辦理地籍圖重測,重新測繪地籍圖,計算面積,以求圖、地、簿相符。
108年辦理完成金寧鄉湖下村測段等17段、筆數3,644筆、面積70.97公頃,109年辦理完成金寧鄉盤山村測段、筆數1,006筆、面積17.50公頃,110年辦理完成金寧鄉古寧頭測段、筆數1,369筆、面積33.62公頃。目前全縣數值區土地已達94%,其中烈嶼鄉、金城鎮、金寧鄉土地已全面數值化,除建立精確之地籍測量成果,作為政府施政的基礎,亦健全地籍管理、確保人民權益。
另配合平均地權條例實價登錄修法新制,辦理不動產成交案件實際資訊申報登錄作業,108年實價登錄案件受理計1,404件,109年計1,411件,110年截至9月計1,148件,相關資訊由內政部提供外界查詢,以促使不動產交易價格公開透明,達成不動產交易市場健全發展。執政屆滿三週年,針對「土地安居·家園宜居」美麗願景的擘劃,楊鎮浯總是強調:「我們不應該讓金門的美麗風華年華老去,我們應該要讓金門風華再現,而這個風華,一定是一個傳統與現代共生的美麗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