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三周年施政成果系列報導-文化深耕篇 金門藝文下鄉 各項展演精彩紛呈豐富多元

發布日期:
記者: 翁維智/綜合報導。
點閱率:1,044
字型大小:
文化是常民生活的共同記憶,金門縣文化工作在楊鎮浯縣長上任後,除了致力於文化近用的推展、文化保存系統的整體建置與再利用,也加大力度傳播浯島書香,翻轉島嶼美學。(縣府提供) 文化是常民生活的共同記憶,金門縣文化工作在楊鎮浯縣長上任後,除了致力於文化近用的推展、文化保存系統的整體建置與再利用,也加大力度傳播浯島書香,翻轉島嶼美學。(縣府提供)
文化是常民生活的共同記憶,金門縣文化工作在楊鎮浯縣長上任後,除了致力於文化近用的推展、文化保存系統的整體建置與再利用,也加大力度傳播浯島書香,翻轉島嶼美學。(縣府提供) 文化是常民生活的共同記憶,金門縣文化工作在楊鎮浯縣長上任後,除了致力於文化近用的推展、文化保存系統的整體建置與再利用,也加大力度傳播浯島書香,翻轉島嶼美學。(縣府提供)

 如所周知,金門多數藝文活動集中於西半島,為求落實「東西半島藝文平衡」,楊鎮浯縣長就任以來即要求文化局逐年規劃,將具傳統教育性質的藝文活動下鄉巡演,其中大型活動如跨年晚會,多年未於東半島舉辦過,2020即首度移師東半島,在金湖鎮市港段山外圓環旁空地登場,2021則轉往金沙鎮金沙國小舉辦,2022也預約在金門大橋大金門端的金寧鄉舉辦,希望和鄉親共度跨年的美好時光。
藝術導入傳統燈節 翻轉島嶼生活美學
 其他如改變傳統燈節舉辦方式,元宵燈節結合「城鎮之心」啟用,用藝術進行城鎮景觀更新、用節慶活動凝聚地方感,藉由藝術設計的逐步融入,以光影媒介介入城市的公共空間,不僅改造金門光環境,也讓燈節成為金門美感教育的重要培力基地,翻轉島嶼生活美學。
古厝空間修復 藝術創作進入
 另為使「古厝修復、空間活化」,古厝完成修復後,文化局嘗試邀請駐縣藝術家進駐,落實古厝活化,藝術家進駐後,於古厝進行創作,並於古厝進行創作展出,吸引人潮,讓古厝修復完後,空間不閒置,歷史文化不消失。
 傳播浯島書香 讓鄉親閱讀有感
 此外,為提升縣民的閱讀率,文化局每年編列圖書採購經費計約新台幣200萬元,以充實圖書館館藏,推動閱讀,並持續辦理各項閱讀推廣活動,提升閱讀風氣,結果,教育部發布的「109年臺灣閱讀風貌及全民閱讀力年度報告」,「全國各縣市全民閱讀力分項表現績優城市」-「民眾每人借書數」,金門縣即獲得第二名佳績,「民眾每人擁書數」也獲得第五名。
建構中心圖書館暨總分館 完善圖書館舍體制
 而為強化圖書館形象識別,文化局已將金門縣公共圖書館視覺識別系統建置完成,設計公共圖書館LOGO計1款、縣立圖書館及鎮(鄉)立圖書館LOGO共7款,成立「金門縣公共圖書館發展委員會」,強化縣立圖書館與各鄉鎮圖書館之連結與合作,擬定館藏發展政策及圖書館評鑑制度,營造「城市幸福閱讀環境」。
 記錄在地故事 鼓勵文學創作
 至於籌辦圖書出版業務方面,包含村史、獎助個人出版、口述歷史等相關計畫,將金門的歷史與文化完整的保留下來,傳承後代子孫。並持續辦理「浯島文學獎」,鼓勵文學創作;以及創新改版金門季刊,記錄在地故事,強化金門文化行銷。110年度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獎勵出版文獻書刊得獎,本局共有15出版書籍分獲優等獎、佳作獎,得獎數居全國各縣市第一名。尤其是六冊《金門村史》獲得地方志書優等獎,顯然在村史出版上金門領先全國其他縣市,已有品牌化、優質化的「金字招牌」保證。
 古蹟歷建修復豐碩,閩南文化再現風華
另在古蹟修復方面,金門擁有全國數量第二之古蹟及歷史建築,是金門最豐富的文化瑰寶,楊鎮浯縣長上任後非常重視文化資產的修復及保存,更特別注重修復的品質,也讓這些重要的閩南文化資產可以再現風華。
 文化局說明,金門縣迄今約有109件古蹟、歷史建築完成修復使用;已培養古蹟、歷史建築、建築修復人才60人。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建築群修復完成33棟及修護中30棟(含修復及再利用計畫或規劃設計),其中建築群活化再利用共11棟,總投入經費約為4億2650萬元。這三年來計有7件古蹟、歷史建築完成修復,中央與地方投入經費約計有新台幣1億6千6百多萬元,已修繕歷史建築如浦邊何敬宙洋樓,更創造東半島洋樓建築觀光亮點;其他如完成歷史建築模範街4棟修繕;修復縣定古蹟大地吳心泉宅;整修縣定古蹟許丕簡古厝,不僅讓精美泥塑磚雕華麗再現,民宿活化也得以創新傳承,目前更陸續修復青岐洪氏古厝、金沙張文帝洋樓、官澳藏興古厝、后宅王金城洋樓、古崗董允耀洋樓等建築,持續厚植文化根基。
傳統建築重現風華與活化再利用
 而在傳統建築活化再利用方面,縣府從90年起受理民眾申請傳統閩南式或洋樓式建築物依原樣修復之獎助,迄今累計核定獎助740棟,業已修復完工683棟、撥付獎助金額累計9億2,919萬餘元。另自107年度辦理傳統建築物活化再利用工程目前共計11棟,並辦理培養傳統建築修復人才已逾60人,近年已陸續投入修復行列中。
 戰役史蹟妥善保存,見證戰爭走向和平的世界典範
至於有關戰役史蹟的保存,文化局表示,冷戰時期的金門,是一個苦難的年代,但也為留下豐厚的戰役史蹟,為了有效的保存維護這些特殊及重要的資產,縣府已擬定了相關策略與行動計畫,並將戰地文化資源以分級治理機制,並以保存、轉譯、創生作為後續利用模式的行動準則。
 此外,對於金門特有之「精忠衛隊」、「民防自衛隊」等重要戰役相關歷史資料,也持續辦理策展、講座、文史徵集出版,讓這些軍事遺跡及珍貴的史料能展現金門人最堅韌的一面,見證這段重要歷史,也讓金門成為由戰爭走向和平的世界典範。
形塑文化旅遊勝地,邁向精彩魅力島嶼
尤須一提的,金門以文化及觀光立縣,楊鎮浯縣長也特別強調跨域整合,因為沒有文化的觀光,即無深度也沒有生命力。因此文化局除了積極修復古蹟等硬體建設,並蒐集出版相關史料,也以「文化路徑」方式並結合「風土經濟學」觀念,將相關文化資源及地方產業整合成豐富、深度、有趣的帶狀文化旅遊行程。如於金沙鎮將金沙戲院、沙美老街、基督長老教會、張文帝洋樓、黃允棋古厝、黃宣顯六路大厝串接成一深度的文化旅遊線,讓文化旅遊更形多元。
 另如古崗村落連結漢影雲根暨110年指定古蹟的梁山董颺先石刻群,再結合以指定史蹟為方向進行古城牆修復的金門城、金門舊酒廠、明遺老街、燕南書院、翟山坑道等據點,將珍貴的南明史蹟、傳統聚落及精彩的高粱酒文化及軍事遺產資源整合,不僅重新塑造傳統聚落的品牌特色,也讓金門成為一個可以「體驗文化、品味生活」的精彩城市。
傳承金門歷史風華 充實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此外,楊鎮浯縣長上任後,非常重視東半島文化建設,包括積極整修文化園區各項基礎設施,更新空調冷卻水塔、天花板改善工作、外牆磁材維修及防水、整修更新浯青餐廳、園區監視器整修設置及配合內政部節能改善擴大計畫,以提供文化園區及民俗歷史博物館之服務水平,保存活化歷史現場得以回應當代生活,另結合現代的硬體及技術加以展現,增加文化資產的創意產值,傳承金門歷史風華。
 文化局強調,文化是常民生活的共同記憶,也是社會活力的表徵,更是國家生命力的展現,金門縣文化工作在楊鎮浯縣長上任後,除了致力於文化近用的推展、文化保存系統的整體建置與再利用、地方知識的建構與推廣,各項文化工作也在縣長的領導下得以順利推展並進步,該局將持結合地方文化工作人士、整合現有資源,全力促進地區文化事業工作更臻圓滿,並朝向一個公平、富裕、有尊嚴的文化遠景而努力。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