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家好近卻又好遠 機構長輩「回家」等了好久

發布日期:
記者: 詹宗翰/綜合報導。
點閱率:1,038
大同之家陪久住機構的長者們返家探視,一解長者們自疫情以來與家人久未見面的思家之情。(大同之家提供)

大同之家陪久住機構的長者們返家探視,一解長者們自疫情以來與家人久未見面的思家之情。(大同之家提供)

延續109年「尋找我的青春歲月」計畫,金門縣大同之家於今年疫情稍緩後即帶著入住機構的長者返家,讓他們回家看看。
從入住機構的那刻起,對行動不便的長者來說,「家」看似很近,卻又很遙遠,熟悉的人事物在記憶中愈來愈模糊,但又總是讓長輩魂牽夢縈,又逢今年年初「疫情」升溫,國內長照機構進入三級警戒,暫停訪客探訪,雖然機構也因應政策,增加電話關懷、視訊會面的方式來增加與家屬間的互動,讓長輩們隔而不離,然而這些3C工具對於部分認知不佳、聽力障礙及視力退化模糊的長輩而言,無法感受到情感的支持與連結。
終於在九月疫情漸緩後開放探訪(具出示自費快篩證明),然而這項探訪規定仍讓部分家屬卻步,直到十月探訪規定下修(新增出示完成二劑疫苗施打超過14天的黃卡)後,方陸續有家屬前往探視。然而失能、失智長輩的探訪互動實屬不易,短短的三十分鐘會客時間,僅稍緩解思親之情,長輩對於「回家」仍是可望不可及,「回家」一直是長者掛念在心頭的渴望。
大同之家策畫「愛在疫起時」計畫,帶著因疫情阻隔探視且健康狀態日益退化的幾位長輩,在遵守防疫保護措施下,回到了他們曾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家」,看看他們先前生活的村落,發覺社區的點點改變,和久未見面的親朋好友打招呼,一起共創記憶的美好。活動於11月及12月分幾次實施,由主任董燕輝偕同安老組組長許乃生、護理師、社工員及照服員等一行人,帶著因疫情關係久未返家的行動不便的長者回到家中,陪伴他們到鄰里、社區走動,重拾記憶中的歸屬感。
居住在金門城的阿好嬤回到生活超過一甲子的「厝」。阿好嬤每年過年家屬都會回去團聚,小住幾日。疫情肆虐已有二年,許久未回家的長輩再加上各方面退化,記憶中的缺塊愈來愈大,行前問阿好嬤「你家怎麼走?」,阿嬤說「我家在東門,到北門城門我就知道了」,於是帶著阿好嬤來到她熟悉的北門城門,希望由阿嬤帶路回到她的家,然而阿嬤已近十年沒大範圍在鄰里走動,每年過年都是車到家門口下車,於是沿路街景新蓋的樓房、交錯的古厝、倒塌的矮房,讓她一時分不清方向。家屬在電話那頭的指引下,帶著阿好嬤回家的路愈來愈清晰,迎面走來的女兒,阿嬤展顏歡笑指著方向說「我家就在這兒了」,在家中等待的還有另一名女兒、女婿,看到阿嬤回家才有「回娘家」的實在感。阿嬤看到家中景緻,一一細數回味,隨側在旁的親屬們,慢慢勾勒描繪一道美麗景象。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