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製謎半世紀 薛祖森原創燈謎數千條

發布日期:
記者: 林靈/專訪報導。
點閱率:1,584
製謎近半世紀的薛祖森,隨手拈來都是謎題。(林靈攝)

製謎近半世紀的薛祖森,隨手拈來都是謎題。(林靈攝)

薛祖森作品「祝福」。(林靈攝)

薛祖森作品「祝福」。(林靈攝)

家住珠山,年過八旬的薛祖森,除了熱愛盆景,擅寫書法,楷、隸、草、篆樣樣精通,亦工篆刻,更是地區資深製謎達人,隨手拈來都成謎題。數十年來,薛祖森製謎、集謎無數,為豐富地區元宵節活動,每逢元宵節前夕,他還得加班製作精彩謎題。
猜謎語可鍛鍊大腦,寫謎語則可研究漢字的字形與寓意,亦能品味漢字的藝術魅力及深厚的文化底蘊。每個人幾乎都有過猜燈謎的經驗,但在現今社會中,有些燈謎活動為求便利與速率,往往透過網路蒐集謎面,而猜謎者直接上網搜尋謎底,雙方全無動腦,讓燈謎的文學性、知識性與趣味性大減。
琢磨燈謎已經琢磨了大半輩子,笑稱自己是「比較喜歡玩文字」的薛祖森,除博覽群書、引經據典,同時與時俱進,以創新思維醞釀燈謎之中的百轉千迴,更從政治、經濟、哲學、文藝、數理化、歷史、地理、古今人物、名勝古蹟、在地小吃、成語古諺等方方面面,來提煉出構思奇巧,兼具古典與通俗的諸多燈謎。
薛祖森說,燈謎主要由三個基本要素組成,即「謎面」、「謎目」和「謎底」。「謎面」是猜謎者思考的依據,「謎目」則提示答案所屬範圍,至於「謎底」便是答案了。製謎不難,但製作一個好謎題並非易事;燈謎要有謎味,但又不能太「謎」,一個好謎題往往讓人在苦思冥想之後豁然開朗,這便是猜謎的最大樂趣所在。以謎面「昆仲」為例,薛祖森解釋,所謂昆仲者,兄弟也,兄弟者,手足也,故謎底即為「捉」。
歷年來,在許多公部門、社區及聚落所舉辦的猜燈謎活動中,為數不少的謎題均出自薛祖森之手,與燈謎結下近半世紀的不解之緣,薛祖森總計創作出數千條燈謎,數量相當可觀。平均一年產出150條謎題的薛祖森提醒大家,猜燈謎的時候,不妨在謎面上多揣摩、多聯想,動動腦、轉個彎,如此一來或許便不難猜出謎底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