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111年文學金門豆梨季系列活動開場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綜合報導。
點閱率:1,545
「豆梨花采座談」昨日下午在金門縣文化局登場。(李增汪攝)

「豆梨花采座談」昨日下午在金門縣文化局登場。(李增汪攝)

由金門縣文化局主辦、金門旅外藝文學會承辦、詩人吳承明遺孀盧翠芳企劃統籌的「111年文學金門豆梨季」,昨日起在金門舉辦一連二天的文學生活系列活動。
昨日下午二時起,並首在金門縣文化局三樓會議辦理「豆梨花采座談」,特請金門中生代作家吳鈞堯主持,邀請知名作家陳若曦、鍾玲、盧美杏、楊樹清等人,與本地植物自然專家陳西村、新生代作家林靈對談。討論金門自然與文化觀光如何結合,與如何因豆梨帶動在地文化發展,提供觀光亮點。
 之後,並有「豆梨花采主題演講」,由去年火紅的公視消防職人電視劇「火神的眼淚」導演蔡銀娟、李志薔夫婦主講。該劇故事敘述一群大員市消防局同安分隊的消防隊員,在每次面臨驚險的打火、救護與救援任務中看見人性與社會百態,透過他們執行的案件揭露許多消防職業不為人知的心酸故事。戲劇在公視首播,1、2集便創下平均收視率1.11,當天也登上Google關鍵字搜索的第二名,7、8集平均收視創下2.22,超過96萬人收看。Netflix的排行榜熱門第一名。
 金門縣文化局局長許績鑫開場致詞表示,豆梨季因疫情關係,過去兩年來因而停辦,今年能延續氛圍,持續延伸,還有豆梨金句的提倡青少年文學紮根,希望透過座談,共享文學之美,讓文學養成更落實。
吳鈞堯表示,文學不能只有往後看,要有回憶還要向前看和昇華,種一株文學豆梨,期透過大家努力和營造,讓豆梨花香成就金門偉大島嶼。
陳若曦表示,金門是個幸福島嶼,金門文學也愈來愈好,領先中華民國,她希望帶兩朵豆梨花回去給住在台北市的室友看。也獲得吳鈞堯回應,會贈送兩盆圓其夢。
 鍾玲指出,自己在四十一年前以香港作家身分首次來金門,這是第二次踏上金門,感覺很不一樣。她喜歡金門的人情,也認為金門作家特點一是離鄉背井、二是有些為商界企界業出身,三是特別熱情坦率。並在來金當晚就為豆梨季寫下一首八行的詩當場吟詠。
 盧美杏強調,日本有追櫻花遊客,金門豆梨也能吸引外地觀光客來欣賞豆梨之美,她建議成立豆梨文學步道或小徑,在據點裡販售豆梨文創商品;文化局也能將豆梨金句延伸為對全縣民的徵件,村史也要有口述歷史的融入,對文學也能徵一些劇本為導演所用。
 楊樹清在重溫豆梨季發展同時,也感傷金門才子吳承明的因車禍往生,他認為種一棵文學樹,開一束文學花,吳承明生前的二個大夢,豆梨開滿金門山願望已成,而文學的偉大,在其感染力強,他希望文化局要重視金門文學力量,畢竟文學有歷史選票,而文學和影像保存都值得重視。
 長期從事植物調查研究的陳西村表示,外人給他的綽號是金門植物人,他認為要成就豆梨森林至少要五年,原生種的金門豆梨,要能成為重要金門地景,推廣固然重要,但避免環境被破壞,一些生態消失中,就要做好地景保留,以免它成為遺照。
 帶著女兒出場的林靈認為,五、六年前第一次參加豆梨季,就被吳承明、盧翠芳夫婦的豆梨纏綿長情感動,帶小朋友來參加,就是要讓她學習和傳承;最近做口述歷史採訪小金門一位做拜拜菜碗者,對其透過文字和影像以喜愛和擅長方式記錄事物,就相當欣賞和讚許。
 蔡銀娟表示,自己生平第一次來金門,對金門風景和人情相當喜歡,希望有更多機會來金門交流。並認為金門是個有故事的島嶼,是拍影片很好的素材。
文學豆梨季邀請座談與演講的貴賓包括知名作家、海外華文女作家協創會會長陳若曦女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中山大學鍾玲教授;集導演、編劇、繪本作家一身的蔡銀娟女士,去年火紅的公視消防職人電視劇《火神的眼淚—火與水的衝突》即是出自她的作品;還有獲得30多項獎項的作家、監製和導演的李志薔;以及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盧美杏;地區則有金門植物專家陳西村、女作家林靈參與座談。
金門旅外藝文學會表示,這場文學盛會結合了文學、植物、影音等多元內容,期待文學與豆梨的美麗邂逅,能持續不輟,推廣金門的文化資產成為文化觀光亮點,旅遊金門難忘的一頁。以春遊賞豆梨花為主題,結合詩文、咖啡和音樂,邀請金門本地音樂社團演出。在春風輕拂,豆梨花紛飛的樹下,現場朗誦春華詩篇、與鄉親共同開啟豆梨與觀光的新文化運動。
「豆梨季文學音樂響宴」3月20日上午9:00-11:30,在植物園舉行,現場並有林務所提供100株豆梨苗贈送。豆梨季當天演出的曲目有:1.落日與煙(吳承明詩,許銘豐曲);2.自從跟定你(盧翠芳詩,許銘豐曲);3.故鄉的阿娘(許水富詩,許銘豐曲);4.梨花頌(翁思再詞,楊乃林曲);5.阮的家鄉是碧山(陳長慶詩·許銘豐曲);6.海島鄉歌(翁翁詩,許銘豐曲);7.蚵仔味(許生土詩,許銘豐曲);8.金門鄉里串(傳統唸歌,許銘豐曲)。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