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洪明傑、洪明燦、洪明標三人同行藝文聯展 4/2睿友開展

發布日期:
記者: 翁維智/綜合報導。
點閱率:2,266
睿友文學館111年度文學推廣活動,4\2將舉辦「三人同行~洪明傑、洪明燦、洪明標藝文聯展」,展出洪氏昆仲歷年來的文學作品及珍貴藝術史料與圖片。(睿友文學館提供)

睿友文學館111年度文學推廣活動,4\2將舉辦「三人同行~洪明傑、洪明燦、洪明標藝文聯展」,展出洪氏昆仲歷年來的文學作品及珍貴藝術史料與圖片。(睿友文學館提供)

金門睿友文學館111年度文學推廣活動,第二檔(4~6月)將舉辦「三人同行~洪明傑、洪明燦、洪明標藝文聯展」,展出洪氏昆仲歷年來的文學作品及珍貴藝術史料與圖片,並訂於111年4月2日星期六下午二時,假碧山睿友學校廣場舉行開幕式。
睿友文學館為響應環保,循往例不另寄邀請函,屆時歡迎鄉親、藝文界人士踴躍前往參觀,共赴一場豐盛多元的文化饗宴。但因新冠肺炎疫情未歇,為防止疫情蔓延,入館參觀的觀眾,請全程佩戴口罩,及實名制登錄,並備有乾洗手消毒噴霧劑及洗手台,供來賓使用。
這項為期三個月的「三人同行~洪明傑、洪明燦、洪明標藝文聯展」,由金門縣文化局指導,金門睿友文學館主辦,金門縣采風文化發展協會及碧山東店社區發展協會共同協辦,展期自111年4月2日起至6月30日止。展出洪氏三兄弟歷年來的文學作品,及珍貴藝術史料與圖片,可說豐富多元、精彩可期。
策展者之一:洪明傑,金門金城人,國立台灣師大工業教育系畢業、研究所結業,曾任教於金門農工、台灣師大附中,退休後旅居加拿大。現為《金門日報·浯江夜話》專欄主筆。著有散文集:《溫柔時光》、《海水藍藍》、《那一片松林》,《王爺廟旁糊紙店》散文集即將出版。曾參與:金門美展、溫哥華師大校友美展、溫哥華師大校友美展、北美藝術家台北聯展、北美藝術家紐約邀請展。
洪明傑說,文學藝術有撫慰人心、療癒身心的作用;當遇到挫折,給予平復再度奮起的能量。文學與藝術是創造性工作,一種從無到有,到獨一無二的工作。投入其中,會發現其過程的迷人與充滿奧秘。不論收穫多寡,一路是充實歡愉的;更為難得的,一路有手足相伴。島鄉四面環海,島內有丘陵、田疇、原野、叢林等,風光秀麗且建築物面貌多樣。值得鄉親來歌詠、創作、寫生、繪畫、攝影,形成地區平日的生活情調與時尚,累積、沉澱、創新,成為具有前瞻性新時代的新金門。
策展者之二:洪明燦,省立台南師範專科學校美勞組畢業、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暑研所結業、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山水研修班結業(修業兩年)。曾任教於金門金湖國中,並曾任金門縣書法學會第四屆理事長、金門縣美術學會常務理事。
洪明燦水墨及書法作品曾於台北市國父紀念館、金門文化局、台南市社教館、廈門集美大學、廈門市藝術中心、台北市國父紀念館逸仙畫廊、烈嶼鄉文化館、台南市生活美學館……等地展出,展出次數高達二十餘次之多。 著有文學作品:《藝動的心》(藝術評論)、《華枝春滿》(散文)、《藝海騰波》(散文、詩)、《山水之間》(散文、詩),畫冊《平生寄懷書畫集》(1~7集)以及《毫光墨香文集》等書。
洪明燦表示,僻居海嵎,熱愛這塊養育他的土地;深入鄉野,跋涉、觀想、寫景、敘情。不管是畫或寫,家園的人事景物一直是他創作的根源動力。人走到哪裡,筆就跟到哪裡。這個簡單的想法,一直拖著他往前走。「書畫藝文」的事,若能經由文字的書寫,必然會傳播得更廣,更久遠的。他很慶幸能在有生之年,參與這樣的一份「樂差事」,除了滿足自己的偏好,更高興的是能為家鄉的文化工作,略盡微小的力量。起初他對文字耕耘只是玩票性質,竟沒想到一路寫去,就出了五本文集,這當中他也得感謝陳長慶的從旁鼓舞、勉勵。今日又承蒙他的抬愛,邀他們兄弟三人,在這美麗溫馨又富有文化氣息的睿友文學館,舉辦這檔「花開四季,三人同行」的文學展。
策展者之三:洪明標,國立成功大學畢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暑研班結業。曾任教於金門金湖國中,現為中國書法學會、金門縣書法學會會員,金門縣水墨書協會理事。曾參與:書法四人展、寫生素描個展、兩岸三地書畫聯展、「島光嶼影│洪明標寫生素描展」、瀋陽兩岸書畫交流展、「連雅堂詩詞兩岸書法名家作品展」、「驅山走海」寫生聯展、「洪明標木刻版畫展」、金門縣美術家、書法家聯展。海峽兩岸交流展等展覽。著有散文集:《冬晨中行走》、《松翠拂人~寫生畫冊》、《金門寫生行旅》、《島光嶼影│金門寫生記事》以及《島鄉版影│洪明標木刻版畫展輯》等書。
洪明標坦言,小小的島嶼繽紛燦爛、氣象萬千,每每進入其中,心口總是怦怦然的,總訝異這生長的土地竟是這麼迷人,這麼可以入畫。於是在山阜海陬、山野田園、村落庭院等所呈現的季節律動、光影變化中,沉澱著紛擾,獲得了寧靜,也更熟悉這生長的鄉土。島鄉原野風光無私展現在眼前,怎能不真誠相待呢?怎能不燃起熱情來呢?他就用著本心、用著好奇,將點劃落在紙上。一張畫一張畫就這樣呈現了出來,一段一段寫生行旅走過。但光陰倏忽而逝,記憶有時會抹滅淡過,想想就用些文字來叮嚀自己,不要忘了曾在這段日子印下這般的足跡,也可留待他日說說夢痕。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