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旅詩人洪書勤訪金 欲以金門入詩

軍旅詩人洪書勤日前因公訪金,並於閒暇之餘領略金門閩南傳統建築、洋樓建築,以及金門的人文、自然及戰役史蹟之美。(林靈攝)

洪書勤詩集作品。(林靈攝)
軍旅詩人洪書勤日前因公務行程訪金,並於閒暇之餘領略金門閩南傳統建築、洋樓建築,以及金門的人文、自然及戰役史蹟之美。洪書勤表示,這是他第二次訪金,兩次均因公務行程而來;他認為,金門極為適合慢活,相當適合放鬆、休憩,「如果可以,每年都想來!」
洪書勤說,金門的風獅爺與海,是他此行公出之餘的主要尋訪標的,且他認為,金門有太多值得長駐體驗與親自挖掘的美。這次來到金門,雖是因公差勤,洪書勤於公餘之際卻也擁有非常多的「想像」。他表示,「像洛夫〈石室之死亡〉這樣獨一無二的作品,只怕是難以再見於世了;然而每一刻的金門,在每一個創作者的眼中,也應該都是獨一無二的——若不能細細領略、進而入詩,那真的是非常可惜。」
洪書勤表示,他因職務調整及任務需求,四處駐紮,除了臺灣各地,馬祖諸島、澎湖、烏坵和大膽也曾留下他的足跡。相較於1950年代親身經歷戰禍的洛夫、瘂弦、辛鬱,乃至於其後的汪啟疆、田運良等軍旅詩人,身處在2020承平時期的洪書勤,雖仍在軍中服務,卻已難以相類的角度來觀察。「每個時代都有自己必須承載的壓力與課題」,洪書勤說,「當年前輩們直接面對的是對母土與血親的斷離(詩人唐捐語),或是必須具備收復故邦、蔚為國光的壯志,然而隨著時代變遷,軍人的工作與生活型態已有截然不同的演變,所必須面對的,也不單單僅有國族分辨與生活方式認同的問題,得周密思考的,還有更多關於自我實現究竟能否與生涯結合、奢侈的『承平想像』。」
洪書勤,1976年生,東吳大學法律所碩士,植物園詩社成員,現任職於國防部。曾獲優秀青年詩人等獎。其詩風受洛夫影響甚鉅,詩人瘂弦認為其作品能將軍人與詩人特質「巧妙地融合一起,擰成一股堅固的繩索,具有韌性,也有延展性,軍人的紀律與詩人的浪漫,彼此互補,相輔相成,產生一種強勁的驅動力和創造力」,評論家楊宗翰則認為相較於瘂弦與辛鬱等前輩詩人,其無疑為「全新品種的軍旅詩人」。其曾與植物園詩社同仁出版《畢業紀念冊——植物園六人詩選》,個人詩集《廢墟漫步指南》入圍2011年國立台灣文學館主辦「臺灣文學金典獎」新詩類決選。作品散見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