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縣府團隊前往烈嶼及古寧頭宮廟祝禱

發布日期:
記者: 林靈/綜合報導。
點閱率:1,490
烈嶼保生大帝廟、上庫天后宮於昨日舉行建醮活動,副縣長李增財率領縣府團隊前往敬祭並敬獻爐敬金。(林靈攝)

烈嶼保生大帝廟、上庫天后宮於昨日舉行建醮活動,副縣長李增財率領縣府團隊前往敬祭並敬獻爐敬金。(林靈攝)

主祀保生大帝的古寧頭南山保靈殿昨日舉行醮慶活動,副縣長李增財前往上香,祈求保境平安。(李增汪攝)

主祀保生大帝的古寧頭南山保靈殿昨日舉行醮慶活動,副縣長李增財前往上香,祈求保境平安。(李增汪攝)

為慶賀醫神保生大帝聖誕,烈嶼保生大帝廟、上庫天后宮於昨(15)日舉行建醮活動,副縣長李增財率領縣府團隊前往敬祭,祈求保生大帝的神威,護佑地方安寧;一行人受到烈嶼保生大帝廟管理委員會主委洪成發、上庫村天后宮慈善會理事長吳鉉超及地方耆老等熱烈歡迎。
副縣長李增財於昨日率縣府團隊跨海前往上庫天后宮與烈嶼保生大帝廟參拜及行獻禮,遵循傳統祭典儀式,同時敬獻爐敬金,來表達對於保生大帝一生懸壺濟世,救人無數的敬意;一行人並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縣運昌盛,浯島居民安居樂業、安康幸福,新冠肺炎疫情早日消弭平息。
烈嶼上庫天后宮相傳創建於明朝時代,主祀境主天上聖母及主奉保生大帝、李府水仙王、張府厲王爺等神尊;據當地耆老告稱,在前清時期,從上庫、上林到下林一帶是大片鹽場,來自福建內地的船隻在廟前泊靠販運食鹽,運銷內地,為上庫帶來不少財富,天后宮也為因應船泊之航行而建。
烈嶼保生大帝廟(大道公廟)興建於明代初期,為烈嶼全境共同奉祀的神明,由全島依聚落分成八股輪流當爐主,故又稱為「八保老大」。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年-1566年),佔據臺灣的荷蘭人結合海寇大肆作亂,烈嶼大道公廟也遭荷蘭人焚燬,神像暫由廟祝遷奉於西方村佛祖宮避難,奉祀方式也改為爐主制。清朝初年,居民重新編成「四甲」,每年由一甲輪值,輪到爐主者迎請保生大帝神像回到該鄉里坐鎮供奉,即俗稱的「請大道公」,是烈嶼歷史最久、最有規模的宗教活動。民國80年(公元1991年)後,因百姓經濟日漸富裕,信眾決定重建保生大帝廟,於民國85年(公元1996年)動工興建,採宮殿式構造、大殿加掛太子亭方式設計,廟前設花崗岩組砌牌樓,2年後落成為今日樣貌,為全烈嶼最富麗堂皇的道教廟宇。
記者李增汪/綜合報導
昨農曆3月15日是保生大帝聖誕,主祀保生大帝的古寧頭南山保靈殿,管理委員會昨日舉行醮慶活動,金門縣副縣長李增財前往上香,祈求保境平安。
副縣長李增財昨日上午十時許,由民政處長蔡西湖及多位機關主官陪同,前往南山保靈殿上香祝禱,受到保靈殿管理委員會幹部及境內長老熱烈歡迎。李副縣長遵循古禮,虔誠向保生大帝上香獻祭,虔誠致禮,祈求福庇浯島子民,並致獻爐敬金表敬意,祈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