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宮廟建醮慶賀 縣長率團參拜祈求合境平安

縣長楊鎮浯昨日率縣府團隊同仁陸續前往漁港慈鑾宮等廟宇虔心敬祭,並敬獻爐敬金。(林靈攝)

金湖鎮長陳文顧前往料羅順濟宮等廟宇上香祝禱。(金湖鎮公所提供)
三月瘋媽祖!農曆3月23是媽祖誕辰「媽祖生」,金湖地區包括漁港慈鑾宮、料羅順濟宮、峰上天后宮等廟宇均舉辦媽祖醮慶,縣長楊鎮浯昨(22)日上午陸續走訪各大廟宇參拜,並敬獻爐敬金,祈求風調雨順、合境平安、疫情早日退散,同時也和前來參拜進香的鄉親們寒暄問暖。
縣長楊鎮浯昨日率縣府團隊陸續前往漁港慈鑾宮、料羅順濟宮、峰上天后宮等廟宇參拜,依循禮俗敬獻果品,同時敬獻爐敬金,一行人受到漁港慈鑾宮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水義及新湖里里長陳錦章、料羅順濟宮管理委員會主委謝榮芳、峰上天后宮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黃奕添和料羅里里長謝慶閣、蓮庵里里長呂永林等境內長老等熱烈歡迎。
另外,金湖鎮長陳文顧也率領公所秘書黃景俊、各課室主管及同仁,在廟方人員引導下,先後前往漁港慈鑾宮、料羅順濟宮、峰上天后宮等廟宇誠摯上香祝禱,遵循古禮祭拜,依序上香、獻花、獻爵、獻果品、獻金帛,行三鞠躬禮,並敬獻爐敬金,誠心祈求神明保佑金湖鎮風調雨順、鎮民闔家平安。
地區各家戶也準備牲禮、粿粽等祭品,紛紛前往廟內膜拜和酬神,祈求境內消災解難,善信平安健康,各地前往祈福的民眾絡繹不絕,拜拜祈福添緣祈求平安。
位於新湖漁港的慈鑾宮,廟前即是廣闊無際的金門南方海面。據當地耆老告知,廟址所在的右側是民國初年還存在的一個海岸聚落,叫做「雙打街」,也是舊時代金門南海岸最大的魚市。而慈鑾宮所在地,在日據金門之前也有一座舊城(料羅銃城),民國28年日軍修五里埔機場,拆城移作建材,以及國軍進駐金門後再度重建機場,兩次動用舊城材料,舊城遂毀。民國85年,新湖漁港闢建後,為因應「討海人拜媽祖」的既成習俗,於是由當時的金門縣漁會及地方人士捐資創建,旨在保佑漁民出海平安,漁獲豐富;廟內供奉的媽祖神像,乃是由台灣省宜蘭縣南方澳媽祖廟分靈而來,日夜守護著在海上航行作業船隻的安全。
根據金門縣誌記載,料羅「順濟宮」興建於明末永曆15年三月,是金門地區第一座媽祖廟;不過,從「順濟宮」內的碑文記載,建廟時間還要往古推算到北宋徽宗宣和年間,迄今約近九百年歷史左右。而且,在金門島所有的媽祖宮,均稱「天后宮」,唯獨料羅的媽祖廟稱「順濟宮」。據料羅順濟宮管委會說法是大陸福建泉州的「天后宮」,先前即稱「順濟廟」,與料羅「順濟宮」兩間媽祖廟為同時興建原由。因料羅「順濟宮」年久,在99年倡議修建,103年開始動工拆除重建;歷經5年施工重建,新「順濟宮」至108年始竣工落成。料羅「順濟宮」又稱「媽祖宮」,奉祀聖祖媽、天上聖母—大媽、二媽、三媽及千里眼、順風耳,並供奉觀世音菩薩及註生娘娘、水仙王公陪祀,為一間歷史較為悠久的媽祖宮廟。現廟址所在地相傳是金門南海岸四個風水靈穴之一的虎穴。每年此時各地神廟均前來祝賀,各地善男信女扶老攜幼前來參拜祈福,正殿人聲鼎沸、香煙裊裊,熱鬧非凡,民眾祈求年年風調雨順、平安大豐收。
另根據金門寺廟教堂實錄記載,明嘉靖11年倭寇侵犯不斷,閩浙戰事頻傳,賦役繁重,沿海居民紛紛離鄉渡海,外出謀生,時有部分泉州人定居浯洲峰上後,為感念渡海時船上奉祀的媽祖聖像之保佑,乃倡議興建溫陵媽祖廟,於嘉靖四十年竣工慶成,奉祀大媽、二媽、三媽聖像。清康熙23年,靖海將軍施琅奏請敕封媽祖為天后,峰上也將原溫陵媽祖廟改為「天后宮」。之後金門經長期戰亂,原有天后宮建物蕩然無存,僅剩遺址。民國71年,峰上居民倡議重建天后宮,得旅外鄉親熱烈響應,於78年在原址動工重建。民國80年峰上鄉老親臨湄洲島祖廟朝聖,恭請媽祖分靈至新建天后宮奉祀,為本島增加一座自湄洲祖廟分靈而來的媽祖廟。在地方政府及熱心人士奔走下,復於西元2008年增建一座石牌坊,2014年又在廟前增建一座戲臺,廟址雖然偏僻,但得空間寬裕之利,卻是全縣一座規模較大、設施齊全的媽祖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