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水成金工作坊及講座 認識並珍惜有限的水資源

文管所「點水成金—金門水文化特展」規劃辦理工作坊及講座活動,邀請講師透過專題分享及實驗等,讓民眾進一步認識金門「水」有關的人文歷史、科普知識。(陳麗妤攝)

文管所「點水成金—金門水文化特展」規劃辦理工作坊及講座活動,邀請講師透過專題分享及實驗等,讓民眾進一步認識金門「水」有關的人文歷史、科普知識。(文化園區管理所提供)
「點水成金—金門水文化特展」於22日開幕,假歷史民俗博物館第二展館中展出,配合辦理之工作坊及講座於昨(23)日起登場,邀請金門大學副教授劉華嶽、述美國小教師高逢星以及金門縣導遊服務人員職業工會理事長陳成基到場分享,帶學員透過認識家用水資源回收運用之設計;水的三態實驗以及傳統製冰體驗;認識金門獨有的「水」文化資產,了解金門獨特的水文化,並能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水資源下,從日常生活落實水資源之永續。
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點水成金—金門水文化特展」於22日熱鬧開幕,此次展覽以金門常民用水文化為核心,在特展中特別規劃珍貴貝類標本、各時間與水相關之文物、互動體驗、影片等,述說「水」與金門自然、聚落、生活、產業間密不可分的故事。期許透過展覽,讓民眾瞭解金門珍貴的水文化資產,同時並能思考在水資源有限的金門鳥嶼上,如何珍惜水資源及與水共生。
而在此次特展中,除了能見到常民生活中常見的與水有關的文物,金門縣潮間帶學會洪清漳老師也提供「金門鐘螺」等珍貴貝類標本,並且針對珍惜水資源的永續議題,規劃設置適合大人小孩體驗的互動裝置,包括由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提供的VR遊戲,掃描QR code就可參與的多人即時接水遊戲,親子互動水管教育裝置以及特色打卡牆和影片等,寓教於樂,值得親子一同前往探訪及體驗。
除了特展之外,文化園區管理所也配合推出一系列工作坊及講座,並於昨日起登場,上午9時30分起首先進行「金門的未來綠能源發展」講座,邀請金門大學副教授劉華嶽到場分享,除了談及金門人在水資源有限之下,世代在尋找水資源的過程中,發展出獨特的水文化。他介紹研發設計的家用水資源回收裝置,帶學員理解回收水的運作及流程,希望大家都能思考如何永續有限資源之發展,並將綠能、能源永續的觀念逐漸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接續進行「自製淨水器工作坊」和「水的三態實驗室」,由述美國小教師高逢星到場分享。除了帶民眾了解水不僅是生命的基本需求,也是常民生活發展不可或缺的元素。當水資源受到污染的情形越來越嚴重時,潔淨的水源不易獲得。會中,高逢星老師帶領學員運用淨水原理,教導學員如何動手製作一個小型的濾水器。此外,也分享水的特性: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水在大氣、陸地、海洋、生物之間的循環,和人們如何使用水,並透過實驗讓學員認識水的三態,讓大家更理解金門水庫、淨水場的運作,希望能藉以達到推廣珍惜水資源的教育理念。
「在地聚落水文化」講座由金門縣導遊服務人員職業工會理事長陳成基主講,他帶學員了解金門水資源的分佈,從金門降雨量、湖庫的分佈,自來水處理到聚落鑿井過去和現況,再談及金門漁業的發展到觀光漁業之發展等,呈現聚落、自然、常民生活以及產業和水密不可分的關係。他分享在聚落中的特有「水」文化資產,從水的文化、聚落建築上的相關設計,到地理、地質,再到產業,讓學員更深一層認識金門獨有的水文化。
金門文化園區管理所表示,特展持續於歷史博物館二館展示中,敬請民眾把握時間前往參觀。而系列活動今(24)日上午將進行傳統製冰工坊,自製淨水器工坊以及下午2時起金沙聚落走讀。另外,4月30日上午亦有水的三態工作坊,傳統製冰工坊以及下午2時起金沙聚落走讀,敬請已報名之學員,依通知之時間和地點到場參與。講座活動地點位於歷史民俗博物館,金沙聚落走讀地點為何厝社區。
金門文化園區管理所提醒,配合防疫措施民眾入館須量測體溫、實聯制、全程佩戴口罩及手部酒精消毒,並採單一出入口通行;活動將視疫情狀況採滾動式調整,如有疑問可電洽02-32332890曾小姐或或082-351030分機205,鄭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