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水成金系列工作坊及講座圓滿落幕

「點水成金-金門水文化特展」刻正展出中,配合展覽文管所推出一系列活動,4月30日圓滿落幕。民眾從水的三態、傳統製冰實驗及聚落走讀,在實作中更深刻體悟出金門獨有且珍貴的「水」文化資產。(文管所提供)

「點水成金-金門水文化特展」刻正展出中,配合展覽文管所推出一系列活動,4月30日圓滿落幕。民眾從水的三態、傳統製冰實驗及聚落走讀,在實作中更深刻體悟出金門獨有且珍貴的「水」文化資產。(文管所提供)

「點水成金-金門水文化特展」刻正展出中,配合展覽文管所推出一系列活動,4月30日圓滿落幕。民眾從水的三態、傳統製冰實驗及聚落走讀,在實作中更深刻體悟出金門獨有且珍貴的「水」文化資產。(文管所提供)
文化園區管理所配合「點水成金-金門水文化特展」,自4月23日起推出一系列工作坊及講座活動,在參與體驗中帶民眾認識水與金門人民日常、自然風土的密切關連。各場次活動於日昨圓滿落幕,民眾從水的三態、傳統製冰及走讀聚落等活動中學習,更深刻體悟出金門獨有且珍貴的「水」文化資產。文化園區管理所表示,該特展持續於歷史民俗博物館二館展出中。防疫期間,敬請鄉親入館參觀時,務必配合落實各項防疫措施。
生活就是文化,文化就是生活!金門人在適應水跟尋找水的過程中,發展出了許多獨特的文化。由文化園區管理所主辦之「點水成金-金門水文化特展」,已自4月22日起開幕,以金門水文化為主軸,藉由水傳說、水生態、水資源、水生活、水永續等五個主題,展示金門的水文地理、與水相關的文化節氣及民間與水文化有關的常民生活、文史資產為架構,揭示水與金門人民日常、自然風土的高度關連,諸如各類型與「水」有關的文物,與金門的「水」有關的傳說、信仰、民俗、地理水文與近代發展等-厭勝物、祈雨祈水相關的傳說俚語、特殊的農耕方式,以及金酒、石蚵等的經濟特色產業,甚至是節水文化,和在地常民順應環境、調適人與自然關係的思維與方法,還有金門從歷史記載以來的各個治水圖資史料、水利工程、農漁業生活,以及在工程中默默付出勞力的金門人等。
而為了讓民眾了解,水既是生命的基本需求,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金門島的水資源有限,這也讓金門人在尋找水資源的過程中,發展出特別的適應文化和生活方式。因此,文化園區管理所配合此次特展也規劃一系列專題講座、工作坊及聚落走讀等活動,並自4月23日起登場,透過「金門的未來綠能源發展」、「自製淨水器工作坊」和「水的三態實驗室」等,希望藉該展引領民眾,展望過去常民生活所衍生出來的傳統水文化,並與現代生活結合,省思水資源之重要,從而能在生活中愛水、節水,永續水資源發展。
其中,最後一梯次「水的三態實驗室」、「傳統製冰工坊」及「金沙地區聚落走讀」於(4\30)登場,由述美國小高逢星老師帶領學員動手進行實驗,並進行古早味冰品製作,DIY中思考水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也喚起傳統兒時回憶的情感連結。
而「金沙地區聚落走讀」同樣在金門縣導遊服務人員職業工會理事長陳成基帶領下,走進何厝聚落,認識社區水資源運用,以及何厝街發展之歷史,聚落生活和水資源規劃間之關聯,以及近期社區透過社區營造或社區規劃方案盤整社區資源所重現之傳統農村灌概設備,透過導覽解說及實際示範操作,讓民眾更加了解水在居民日常生活中之密切關聯。
連續兩周帶領民眾走讀何厝聚落的陳成基也告訴學員,在金門的聚落當中,何厝是一個充分利用水資源的聚落。走進聚落能一窺村民和水的互動,不僅申請計劃補助盤整及再利用轆轤、吊烏等,在農田種植中實用,學員也經過實際操作,體會到水在金門百姓的生活日常,以及更真實地體悟到傳統的農村生活,感覺每個學員都收穫滿滿。
文化園區管理所表示,配合「點水成金-金門水文化特展」所辦理的一系列活動已於(4\30)告一段落,但特展仍然於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第二展館中展出。內容除了有各類與水有關的文物陳展,亦有金門縣潮間帶學會洪清漳老師提供之「金門鐘螺」等珍貴貝類標本。以及由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提供的VR遊戲,掃描QR code就可參與的多人即時接水遊戲等針對珍惜水資源的永續議題,所規劃設置的互動裝置,歡迎民眾把握機會前往參觀。
文化園區管理所也提醒,由於目前疫情關係,暫停博物館導覽解說服務,但各項展覽仍開放中,敬請民眾於防疫期間入館參觀務必配合各項防疫規定,包括,入館須量測體溫、實名制(身分證或縣民卡)、全程佩戴口罩及手部酒精消毒,並採單一出入口通行,將視疫情狀況採滾動式調整,如有疑問可電話洽詢082-3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