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盛產梅子 脆梅熱銷帶動社區發展

珠山社區盛產梅子,社區製成脆梅、梅子酒、梅子醋、紫蘇梅等附加產品。(陳冠霖攝)

珠山社區盛產梅子,社區製成脆梅、梅子酒、梅子醋、紫蘇梅等附加產品。(陳冠霖攝)
珠山社區種植大量梅樹,去年開始盛產梅子,社區已經連2年在初春時期採收梅果,製成脆梅、梅子酒、梅子醋、紫蘇梅等附加產品,其中脆梅更是對外銷售,開創社區財源,自給自足。
珠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薛明遠說,社區種植梅樹、生產梅果的淵源,要回溯到2015年,當時來訪的台北梅花之友會贈送社區300株梅樹植栽,種植在社區宗親提供的土地上,初衷是要讓社區減碳、綠化。初期梅樹結出的果子不多又小,直到去年,梅樹生產梅果的數量大增,加上當時社區因緣際會認識南台科技大學的老師郭明達,郭明達便教社區製作脆梅。
珠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薛德民說,每年梅子的採收期大概在3、4月份,目前社區種植的數量大概可以採收400斤的青梅。今年3月下旬,社區開始採青梅,開始製作脆梅。薛德民解釋製梅的程序,梅子剛採收下來,不用過水洗,直接用粗鹽搓洗梅果,稱為「殺青」,目的是去除梅果外面的細毛。接著輕輕把梅果敲開裂縫後,浸泡到鹽水裡2至4小時,目的是除掉梅果內的苦澀味,之後再用清水洗掉鹽分。接著將梅果浸泡入濃度約20%的糖水中,完成第一天的工序。
隔日,把浸泡梅果的糖水倒掉,因為這首批糖水太苦,沒有利用價值,接著浸泡另一批濃度更高的糖水。再隔日,再把前一天浸泡的糖水倒出來,此批糖水沒有苦味,後續可泡成梅子綠茶或做成梅子酒。薛德民說,前前後後總共要做6次糖水更換,直到最後一次的糖水濃度已經有60%。最後將梅果裝瓶浸在糖水裡,大約釀2個禮拜後,就可以吃了。
薛德民說,採收的梅果也有分大小顆,並非每一顆都適合拿來做脆梅,小顆的梅子可以做成紫蘇梅、酸梅,大顆的可以用高粱酒釀成梅子酒,大小適中的才會用來做脆梅。薛德民說,今年社區已經做好梅子酒,明年可以直接把梅子浸泡入梅子酒裡,風味會疊加。
薛德民說,目前社區把做好的脆梅對外銷售,大瓶的是1公升容量,內裝梅子淨重大約560克,其餘是糖水,定價大概400元上下,不過目前僅有60幾瓶,數量不多。因為去年有客人反映容量太大吃不完,今年社區另外做了較小的精裝瓶,大概有200多瓶。民眾若有興趣購買,可上臉書搜尋「金門山仔兜(珠山社區)」洽詢。
薛德民補充,珠山社區除了釀製脆梅外,也有釀製梅子酒、梅子醋、紫蘇梅等,但目前尚未對外販售,僅限社區內招待外賓用,顯得更加珍貴。
另外,薛德民提到,社區種植這些梅樹,先前是利用附近國家公園設置的汙水處理廠處理過後的放流水來澆灌,一年內大概澆灌4000噸的水,有助於填補地下水系統。珠山社區種植梅樹,增加大片綠化面積,以及利用廢水灌溉、填補地下水資源的行為,也在今年代表金門縣參加環保署舉辦的「村里減碳行動競賽」,獲得銅級組佳作。但後來澆灌系統故障、抽水馬達也損壞,社區已經2年沒有用這個系統澆灌,目前正尋覓資金,希望可以重建澆灌系統。
社區理事長薛明遠預告,今年年底,梅花之友協會會再贈送社區100株梅樹,預計要種在社區各個角落,要把珠山社區打造成梅花社區。預計之後要舉辦賞梅音樂會和野餐活動,接著可以採梅,社區會開設製梅課程,讓民眾付費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