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飛暢懷過山谷書法草書展 7/23起文化局展出

「旭飛暢懷過山谷」金門縣書法學會會員草書小楷作品展覽,將在金門縣文化局展出。 (文化局提供)

「旭飛暢懷過山谷」金門縣書法學會會員草書小楷作品展覽,將在金門縣文化局展出。 (文化局提供)
金門縣文化局主辦,金門縣書法學會承辦,為傳承中華傳統書法文化藝術,提昇學會會員對書法草書的認知和學習,金門縣書法學會特於年度計劃安排一埸主題名稱叫「旭飛暢懷過山谷」書法草書展。
金門縣書法學會要求全體會員以臨摹或創作,將一年學習草書心得作品在金門縣文化局舉辦一埸聯合展出,做為成果展示和相互觀摩學習。這次展覽共計有會員39人作品70餘件,將於文化局第一展覽廳展出,展期自7月23日至8月10日止。
「旭飛暢懷過山谷」名稱主題,原是藉用中國書法史上兩位草書大家張旭和黃山谷之名做為點題;張旭是唐朝書法家,以狂草盛名,當時有「顛張狂素」之稱,「素」即懷素,他二人是當代顛狂豪放出名草書書法大家,二人同時是中國書法史上「狂草」一路最具代表性人物。
黃山谷則是北宋時期書家,原名黃庭堅,「山谷道人」是他的號,他出之于蘇軾(東坡)門下,書法以側險取勢,縱橫奇倔,自成一格,和蘇軾等人,同列為書法「宋四大家」之名。
翻開中國書法史,從秦統一中國,秦始皇用李斯等人研創了「小篆」,後來因求書寫的簡便快速,由獄史程邈研變書法寫出了「秦隸」,到達漢代更以隸書為國體,稱「漢隸」,也就是今天的隸書模樣。而唐代則楷書之形成,真正成為國家統一通用書體文字,一直沿用留傳至今日。「唐楷」書寫穩重,四平八穩,文字奠定國格,但書寫則緩慢,所以當時行書草書也因應書寫方便迅速而逐漸形成,由各書家各自經營呈現,多有變化,慢慢走向藝術美感表現,但書寫字體上卻常叫一般人無法辨識。
至現代書法家于右任將歷代書家草書做了一番研究探討編撰,將之整體標定,即是所稱「于右任標準草書」,幫助大家對草書的認知和學習上的方便。
金門縣書法學會理事長徐心富表示,如今書法的學習,已然是一種美感的追求和心性的修為,在於提昇自己的立身之本,理應心無旁騖,循序漸進,力戒浮躁,持恆不怠,以求達到超凡脫俗。而草書的學習,更是一種境界的提昇練達。有六十歲始學草書,這是論證書法修練與人格修練的內在關聯。有道書法學習初學分布但求平正,但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而整個書法的學習過程,恰可追溯到中國文字的演進,從最早甲骨文到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而至行楷和草書的變化,來回週而復始的人性人格修練。
徐心富指出,該會每年安排檔次,設定每埸書法不同學習,希望每位會員不斷做各種書體的輪流訓練學習,其目的便是在做一種樸素思維訓練,讓每位會員通過學習書法,學會通審思慮,志氣和平,達到不激不勵而形成自我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