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於1633件作品 洪玉芬獲金沙書院散文獎桂冠

兩岸徵文大獎,第3屆金沙書院散文獎揭曉,洪玉芬以〈遲來的嫁妝〉摘下一等獎;圖為作家洪玉芬(右)與牧羊女(左)。(洪玉芬提供)
「遲來的嫁妝」是父母親給女兒的一棟老屋?金門家族故事,打動兩岸評審。在一千六百多件作品競逐下的第3屆金沙書院散文獎,來自金門的洪玉芬以〈遲來的嫁妝〉獲一等獎(首獎),獨得獎金15萬元;另一金門作家楊筑君(牧羊女),2021年以〈時光餘味〉得獎後,再以〈我們把時間過慢了〉蟬聯佳作,展現寫作實力。
自2019年起舉辦的金沙書院兩岸散文獎,日前在廈門公布第3屆獲獎名單,主辦單位統計,本屆散文獎徵集兩岸及海外散文1633篇,包含大陸1388篇,台灣和海外作者245篇,競爭異常激烈,其中,金門洪玉芬以〈遲來的嫁妝〉脫穎而出獲得一等獎,基隆的辛金順以〈薄麵湯的鄉愁〉,和雲南麗江的陳洪金以〈魂兮夢兮向麗江〉均獲得二等獎。另新加坡齊亞蓉、四川德陽許子瀴、福建霞浦鄭忠夫等來自海內外的40多名作者的文章也分別獲得各等級獎項,廈門大學美籍教授潘維廉〈海滄一日遊〉獲得特別獎。
牧羊女蟬聯佳作
與洪玉芬同樣出生在金門,筆名「牧羊女」的《金門文藝》社長楊筑君,甫以詩作〈乾杯,不是酒〉在民視《飛閱文學地景》為金門文學代言,繼第2屆以〈時光餘味〉,再以〈我們把時間過慢了〉蟬聯金沙書院散文獎佳作,繼續展現寫作實力,大大提升金門文學兩岸能見度。金沙書院散文獎評委會表示,本屆獲獎作品既有深刻反映兩岸人民刻骨銘心的思鄉之痛,又有對中華民族歷史景觀、優秀人物的由衷讚美,更多的是把一種美好的心情攜帶,用清新自然的筆調多角度地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風土人情、習俗節慶、藝術人心娓娓道來,給讀者心中輕輕劃過一陣微瀾。金沙書院散文獎於2019年創辦,由廈門海滄金沙書院主辦,中華新文化發展協會承辦,第3屆評委會由兩岸著名作家唐浩明、楊渡為評委會主任,賈平凹、舒婷、林谷芳、簡楨擔任評委會顧問。
自成號雜貨店是洪玉芬遲來的嫁妝
摘得兩岸徵文大獎的洪玉芬,在父親,也是烈嶼群聲南音社社長,金門文化獎得主洪天映等家族成員支持下,正進行烈嶼青岐老宅「自成號」整修成人文館的工程。〈遲來的嫁妝〉得獎,她說:「煙硝亂世,文學擋不了子彈,但堅信文學可以洗滌戰爭」,「感謝評審的厚愛,這些文字相較於父母堅毅的一生,甚至整個小島,以及島上的鄉親,太相形失色。所以,島嶼的故事,才正要開始」;也有讀者好奇〈遲來的嫁妝〉書寫內容,洪玉芬作了簡述,「我來自世界地圖看不到註記的烈嶼(小金門)小島。在我還沒出生時俗稱落番的年代,島上的生活困苦,男人紛紛下南洋討生活,女人在家當王寶釧。祖父隨人去汶萊當苦力,從此沒再回來,家父以一介遺腹子身分,年少白日為人洗馬、晚間私塾習古文。從廈門批貨回鄉當搖貨郎走賣小販,攢錢蓋一小屋十來坪當住家與店面多用途,取名自成號。他去廈門批貨時,偶遇天候不佳滯留廈門過夜,接觸到了南管樂。待他年老退休,便致力推廣烈嶼地區的南樂文化」。
相對於產權爭奪,變賣祖地、拆除祖宅,造成兄弟失和、妯娌衝突的島嶼人性現象,洪玉芬再述及三年前,父親洪天映打破島地重男輕女的傳統,把當年賴以維生,被完整保存紀念的洪家雜貨舖「自成號」過戶給她繼承,再由家族兄弟姐妹攜手重新修繕成「自成號人文館」作為飲水思源的紀念館,目前硬體已慢慢地整修完成,寫《鹽田兒女》的小說家蔡素芬等文友也紛紛捐書豐富館藏,洪玉芬盈滿感恩之情,「對這小屋給我最終夢想是:父親於南管,從一支琵琶開始;我之於文學,從書本開始。於是,一間小屋,有許多我喜愛作者的藏書」。
「自成號」是洪玉芬著作《雜貨商的女兒》的故事主角,如今又是父母給女兒「遲來的嫁妝」?孕育了一間人文館,也催生了一篇兩岸文學大獎的動人之作。從家族、島嶼再照見一個流離時代,〈遲來的嫁妝〉已引發了鄉親、讀者的熱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