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首次金門2農友張斯翔、陳玉嘉獲選全國百大青農

發布日期:
記者: 莊煥寧/縣府報導。
點閱率:1,859
縣長楊鎮浯接見地區榮獲第六屆全國百大青農張斯翔、陳玉嘉等2人,縣議會副議長周子傑、縣農會理事長許玉昭、常務監事蔡水游、總幹事文水成、建設處處長李有忠等人陪同出席並合照。(莊煥寧攝)

縣長楊鎮浯接見地區榮獲第六屆全國百大青農張斯翔、陳玉嘉等2人,縣議會副議長周子傑、縣農會理事長許玉昭、常務監事蔡水游、總幹事文水成、建設處處長李有忠等人陪同出席並合照。(莊煥寧攝)

地區青年張斯翔、陳玉嘉榮獲第六屆全國百大青農,縣長楊鎮浯除感謝2位青農對地區農業的貢獻之外,並對其致力於地區農、畜業發展的努力與付出給予肯定。
縣長楊鎮浯昨日下午三時在縣長室接見榮獲第六屆全國百大青農當選人張斯翔、陳玉嘉等2人,縣議會副議長周子傑、縣農會理事長許玉昭、常務監事蔡水游、總幹事文水成、建設處處長李有忠、農試所所長楊慧明亦陪同出席。
楊鎮浯表示,全國百大青農遴選迄今,本縣皆無青農入圍,今年一次就有二位得獎,充分代表本縣農業之精進,高度獲得中央之關注,除了肯定還要表示感謝。
他說,地區青農這區塊長久以來縣府一直推展,但是沒有一個標竿型或成功案例來做代表,雖然政府一直推,但民間沒有投入,效果有限,此次業者做出成績來,獲得全國百大青農肯定,大家都有信心,政府會加大力度配合。
蔡水游指出,獲獎後,後續的像是包裝、通路等等,需要縣府協助。副議長周子傑也建議縣府能全力支持,包括利息補助等。
縣長楊鎮浯說,縣府建設處會訂定整體的計畫,不是只有在地的指導,還有產銷、通路各方面,有一個完整的輔導、獎勵與補助辦法。
在縣府積極輔導下,安全農業示範農戶逐步走向有機農業生產,目前有機農業驗證面積已達9.5公頃,111年營養午餐採用三章一Q溯源標章數量,與110年相比,更已大幅提升10倍有餘,有效照顧學生健康。縣長楊鎮浯說,這對於學童健康、輔導業者、政府教育政策而言是三贏,政府會持續加大支持力度。
縣府建設處表示,金門因為土壤貧脊,乾旱缺水,早期農耕以耐旱作物為主,蔬果則大多以台灣輸入為主,近年來在中央提倡「地產地消」、「低碳農業」等農業施政方向,鼓勵地區民眾生產安全蔬果,以達自給自足、減少農業碳排。此次全國百大青農遴選也突顯楊縣長推動永續金門的農業政策與青農返鄉的成果,得到肯定。
昨日二位全國百大青農得主張斯翔、陳玉嘉也分享了他們在農、牧經營上的經驗及對於縣府農業政策上提出建言。
農業舵手張斯翔在縣府推動安全農業政策著實佔有極大份量,除了帶動金門農業設施之發展,亦引進環控等多項省工、省水設備,降低地區農業人力不足之困境,亦利用農業機械化提高蔬果產量及維護品質,且承攬金門縣農試所五公頃有機集團生產專區,建立離島首座有機專區,提供地區學童午餐,取代極多數台灣輸入蔬果,讓孩子吃的安心,也讓家長放心。
而陳玉嘉為畜牧業者,主要以養牛為業,目前飼養本地黃牛、及布拉安格斯雜交黑牛約250頭,其經營之青年牧場設立於民國98年,秉持著「在地循環、友善環境」的精神,採用縣內產出堆肥去種植牧草,採收後混合金酒酒糟飼養場內牛隻,畜養出健康、繁殖率高的畜群,為地區最大養牛繁殖場。
縣長楊鎮浯對年輕人願意從農表示非常欣慰,農業自古以來即被列為苦力活,不僅要忍受風吹日曬雨淋,而且受天氣影響極大,付出與收穫不一定成正比,若遇老天爺不賞臉,或許就是顆粒無收,而張斯翔與陳玉嘉願意投入地區的農畜業生產,其精神著實令人敬佩,二人除了為地區農業生產環境盡一份心力外,也是為了在地鄉親的食安付出,縣府對二人能代表地區首次獲得全國百大青農的殊榮,表示驕傲與祝福。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