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羊角古道小旅行 引領文青重返歷史場景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綜合報導。
點閱率:2,310
字型大小:
鑽進羊角囊,爬上羊角石,感受羊角古道的魅力,重返明朝庚申事件中的歷史場景。(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鑽進羊角囊,爬上羊角石,感受羊角古道的魅力,重返明朝庚申事件中的歷史場景。(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鑽進羊角囊,爬上羊角石,感受羊角古道的魅力,重返明朝庚申事件中的歷史場景。(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鑽進羊角囊,爬上羊角石,感受羊角古道的魅力,重返明朝庚申事件中的歷史場景。(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鑽進羊角囊,爬上羊角石,感受羊角古道的魅力,重返明朝庚申事件中的歷史場景。(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鑽進羊角囊,爬上羊角石,感受羊角古道的魅力,重返明朝庚申事件中的歷史場景。(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金門縣文化局為創造集體記憶(Collective memory),喚起大家自動自發整理古道,以達到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於日前特舉辦羊角古道Iunnkak歷史場景體驗小旅行,引領文青們重返【羊角囊】,尋找失落五百年的避 難藏所,一行人從屏東文康中心出發,進入太武山中的文化路徑(Cultural Route),前往明朝時陽翟村民抱著金銀財寶躲藏的石穴,體驗羊角囊的歷史場景!
 羊角囊隱藏於太武山谷中異常隱密,在地先民以石穴前方的羊角石來辨認位置,行程中將社區歷史人文的美好分享給更多人知道,全程約3公里。
 【太武山】是金門的第一高山,從島的北邊觀看恰似《仙人倒臥》,故又稱為仙山。繼在南風隙古道Lamhuangkhiah上發現《仙桃印》之後,羊角古道Iunnkak上的《羊角石》及《羊角囊》也在許許多多山友們的熱情付出下被找到了!
 七千年前的金門島,西南方的海域底層發生強烈的火山爆發,漫流的岩漿雖受阻於太武山的南麓,卻引發大量的巨石群掉落到山谷中,形成了特殊景觀的《羊角石》及《羊角囊》。
 【羊角囊】石穴內可容納約二十餘人,被外圍岩石掩蔽的穴口極小,只容許一人縱身鑽入,不易被外人發現,是太武山中絕佳的藏身處,在地先民則以石穴前方的羊角石來辨認羊角囊的位置。
 明朝時的《庚申事件》中,倭寇劫掠富裕的陽翟聚落,村民紛紛抱著金銀財寶躲藏於太武山中的石穴!【金門縣志】是這樣記載的:嘉靖三十九年(1560),四月初二攻陽翟,合社與戰,敗、死者百餘人。於是諸鄉驚危,各竄匿《太武山石穴》中。倭擄鄉人為嚮導,搜穴燻鼻,人家散逸,相率竄於官澳巡檢司城中,男婦萬餘人。
 【囊】的意思為像口袋的東西,《羊角囊》因位於《羊角石》後方約30公尺處像口袋的洞穴而得名。佇咱金門話是讀第二調《lóng》,用佇《手囊》手套、《囊起來》套起來、《囊頭衫》套頭上衣。台灣話是讀第五調《lóng》,用佇《手囊》袖套。
 明朝的文青們將沿途所看到的美景用詩句記錄下來!【蔡復一】《九日登太武山》詩:仙嶼孤懸海浪春,桑麻舊話課鄉鄰;飲從十日抽身暇,山別多年入眼新;小鳥呼名時報客,幽花迷徑卻依人;雲巖月照香泉好,一酌松風濯世塵。【盧若騰】《遊太武巖》詩:勝賞雖遲猶小春,同遊況復有芳鄰;不深花木枝枝秀,無大洞天曲曲新;泉故噴香迎茗客,石爭呈面待詩人;雨奇晴好都經眼,澆盡世間萬斛塵。
※羊角古道Iunnkak小旅行參考路徑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trail&act=gpx_detail&id=1116483。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