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傳統普查 25日在古城里

圖為擔任唸歌教唱的黃秀卿老師。 (文化局提供)
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補助金門縣文化局辦理的「111年金門縣口述傳統暨傳統知識與實踐普查」,即將於9月25日早上9時至12時,在金城鎮古城里辦公室(小古崗40-2號)辦理工作坊,歡迎對金門文化保存推廣有興趣的相關人員踴躍報名參與。
金門縣文化局指出,無形文化資產「口述傳統」,包括各族群或地方用以傳遞知識、價值觀、起源遷徙敘事、歷史、規範等,並形成集體記憶之傳統媒介,如史詩、神話、傳說、祭歌、祭詞、俗諺等。其三大要素,即為「集體記憶、傳統、口述」,「集體記憶」指其中說或唱的內容,是一個民族、一個部落、一個氏族或一個家族的共同經驗,不但是能說會唱的某些人的經驗,也是身在其中的參與者共同的經驗,「傳統」是指其存在、傳承相當一段時間,「口述」是指用口說或用口唱;「傳統知識與實踐」指各族群或社群,為因應自然環境而生存、適應與管理,長年累積、發展出之知識、技術及相關實踐。包括各族群或社群與自然環境互動過程中,所發展、共享並傳承,形成文化系統之宇宙觀、生態知識、身體知識等及其技術與實踐,如漁獵、農林牧、航海、曆法及相關祭祀等。該計畫由寬厚文史工作室楊天厚博士執行,目前初估「口述傳統」項目有金門唸歌(褒歌)、東施娘唸唱,「傳統知識與實踐」項目有「金門石蚵」、「牽罟」(牽網)、「擼麥蝦」、「金門傳統釀酒」等具有登錄的潛力,從中特別挑選「金門唸歌」及「擼麥蝦」二個項目辦理工作坊,並特邀碧山村黃秀卿老師,以〈五更鼓〉、〈祖國紀念歌〉等唸歌教唱分享;後半場則將場地移往100公尺距離的董群省老師住家(小古崗村12號),由董群省老師親身示範解說「擼麥蝦」古老捕撈技藝,期望透過工作坊的辦理,讓更多民眾認識「口述傳統」與「傳統知識與實踐」二項無形文化資產,歡迎對金門文化保存推廣有興趣的相關人員參與,本次活動並提供公務人員學習時數。
文化局表示,對大眾來說無形文化資產中的「口述傳統」與「口述歷史」常產生混淆,而「傳統知識與實踐」亦較為冷門,該計畫嘗試以金門現有的文獻蒐集以及口訪做普查及文化價值評估,期許能將這二項無形文化資產推廣由下而上的認識與保存。
為遵守金門縣政府複式防疫新規定:參加者請全程佩戴口罩。禁止飲食。居家檢疫者;自主健康管理者;發燒、呼吸道等身體不適者,請勿參加活動。有意參加者,請e-mail至【kuan024@gmail.com】;或電0937-606133林小姐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