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就任四周年施政成果系列報導─醫療防疫篇】全力優化在地醫療 攜手抗疫 守護金門
楊鎮浯強調,近年來無論是醫療滿意度或整體防疫表現,金門都有長足的進步,未來縣府仍會持續推動在地醫療精進,並攜手全民抗疫,守護鄉親的健康,打贏這場防疫大作戰。(縣府提供)
面對嚴峻的新冠疫情,首屆任期即將屆滿的楊鎮浯縣長不諱言,四年來金門幾乎整整有三年在防疫,但在疫情最艱困的時刻,且整體醫療防疫能量都相對薄弱的當下,金門仍然獲得今周刊2021永續城市調查「最佳防疫表現獎」的肯定,而在110年度金門醫療整體滿意度調查中,整體醫療滿意度正面評價更從108年的六成九(69.6%)上升至七成三(73.9%),無論是醫療或防疫,整體表現都讓人滿意。
e化轉診 建心導管室 創老人門診
其中醫療部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面向:
建置電子化轉診平台:整合各項轉診服務,提供轉診民眾赴臺就醫交通費、臺灣端救護車費用及住宿費用補助,減輕鄉親經濟負擔。爭取醫療專機駐地備勤:提供緊急醫療後送及病危返鄉服務,相較於內政部空勤總隊直昇機可減少約50%任務完成時間,有效掌握病患黃金就醫時間。成立癌症化學治療調劑室:提供癌症病患在地化療服務,減少轉診奔波,至111年7月底止,已有267人次在地接受治療。補助建置心導管室:提供心血管疾病檢查服務,降低心臟相關疾病患者後送治療比率,下降幅度達29.2%。推動西半島醫療專區:解決西半島醫療量能不足問題,提供民眾一站式整合型醫療服務。開辦老人整合門診:提供長輩看診、用藥一站解決。
楊鎮浯表示,落實在地醫療可降低鄉親轉診舟車勞頓之苦及避免相關費用等支出,一直是縣府團隊持續努力的目標,縣府每年編列預算挹注金門縣照護發展基金,補助金門醫院改善軟硬體設施,如去年度補助金門醫院購入的「影像式多段倍率裂隙燈含數位影像系統」、「十二指腸鏡」及「軟式輸尿管鏡組」,已初步呈現成效,鄉親已經可以在金門就地進行診斷與相關手術。縣府今年也已經核定補助購買「生理監視器」、「非侵入式低溫治療儀」及「神經肌肉傳導監測器」等設備,進一步提高急診與重大醫療檢測品質。
設大型接種站滾動調整防疫措施
至於有關防疫和紓困部分,縣府視疫情發展,自111年3月底金門出現首例確診個案後,一直積極且有序地進行各項因應措施,其中包括:確診分流、防治重症:衛生局疫調中心持續追蹤、專責救護車隨時待命、備妥負壓及專責病床,面對任何可能狀況;成立防疫計程車隊、設置警光會館三合一採檢站,緩解金門醫院篩檢人流。成立居家照護關懷中心:提供居隔者「生活關懷」、「健康照護」、「疫情諮詢」三大服務,統計至111年9月5日,累計主動關懷11925人次、進線諮詢8606人次,派發19822份防疫包,協助居隔者、自主管理者度過難關。滾動式調整防疫措施:開設64場次大型接種站;推廣疫苗施打,截至9月13日,基礎劑第一劑接種率達93.88%;實施輕重症分流機制。
率先全國佈建家用PCR
此外也領先全國與「永齡慈善基金會」簽訂MOU設置家用PCR檢測儀,成為全國第一個佈建家用PCR的縣市,協力將金門打造成科技防疫示範島。而在紓困振興方面,金門縣政府在去年7月原本敲定普發每位縣民3000元現金紓困金+3000元振興券,但最後在縣議長洪允典等人的大力支持下,決定將紓困現金再加碼到5000元,等於每個人都可拿到8000元,提供鄉親更有感、更即時的協助。
期間縣府也規劃分2階段執行,在防疫2級警戒解除前,先發放現金紓困金,2級警戒解除後再發放振興券,活絡地方產業的措施,讓台灣本島民眾十分羨慕,肯定金門真是福利大縣、幸福島。
更值得一提的,縣府在核發縣民每人5000元紓困金時,除了開發線上申請系統(線上申請者佔58.91%),也以「申請從簡」、「發放從速」之原則,在疫情期間守護鄉親的基本生活,總計全體縣民成功申請率達96.94%。
楊鎮浯強調,近年來無論是醫療滿意度或整體防疫表現,金門都有長足的進步,而有逾七成三鄉親對整體醫療服務滿意度給予正面評價,這是對縣內醫療服務品質的肯定,但仍有二成五的民眾持負面評價,表示還有進步空間,未來縣府仍會持續推動在地醫療精進,讓鄉親擁有更優質、完善的醫療照護,另外也會持續攜手全民抗疫,守護鄉親的健康,打贏這場防疫大作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