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施政四周年成果系列─文化深耕(古蹟活化+圖美館建置)篇】搶救歷史建築 活化古蹟 打造亮麗島嶼新地標

發布日期:
記者: 翁維智/縣府報導。
點閱率:1,578
金門以文化及觀光立縣,金門縣文化工作在楊鎮浯縣長上任後,一方面積極搶救歷史建築、活化古蹟,另一方面全力催生圖美館建案,期待為金門打造一處俯瞰島嶼的亮麗新地標。(縣府提供)

金門以文化及觀光立縣,金門縣文化工作在楊鎮浯縣長上任後,一方面積極搶救歷史建築、活化古蹟,另一方面全力催生圖美館建案,期待為金門打造一處俯瞰島嶼的亮麗新地標。(縣府提供)

金門以文化及觀光立縣,金門縣文化工作在楊鎮浯縣長上任後,一方面積極搶救歷史建築、活化古蹟,另一方面全力催生圖美館建案,期待為金門打造一處俯瞰島嶼的亮麗新地標。(縣府提供)

金門以文化及觀光立縣,金門縣文化工作在楊鎮浯縣長上任後,一方面積極搶救歷史建築、活化古蹟,另一方面全力催生圖美館建案,期待為金門打造一處俯瞰島嶼的亮麗新地標。(縣府提供)

文化是常民生活的共同記憶,也是社會活力的表徵,更是國家生命力的展現,金門以文化及觀光立縣,金門縣文化工作在楊鎮浯縣長上任後,一方面將縣內許多閩式建築、特色洋樓活化再利用與時俱進;另一方面新建圖美館,改善圖書典藏、展場空間不足的困境,並致力於推動圖書館智慧化的創新服務模式,朝金門智慧閱讀島邁進。
古蹟、歷史建築修復活化
其中在古蹟修復活化部分,金門擁有全國數量第二的古蹟及歷史建築,包括指定古蹟83處、歷史建築148處、文化景觀2處、紀念建築1處、古物3件和無形文化資產12件,且仍逐年持續增加中,這些都是金門最豐富的文化瑰寶。
縣文化局說明,金門縣迄今約有109件古蹟、歷史建築完成修復使用,如縣定古蹟「吳心泉宅」目前已活化為駐縣藝術家創作展示據點;「黃宣顯六路大厝」除了作為中醫文化館,也獲得文化部評鑑頒贈文化資產管理維護優良獎項肯定;另歷史建築「張文帝洋樓」則作為文化資產傳統匠師人才培育據點,藉著傳統技藝的薪傳,讓金門傳統建築獲得妥善維護之外,不至於傾倒在土石塵埃裡,同時還能獲得可期待的新血輪,讓閩南傳統建築修護技能及文化不斷的傳承下去。
在傳統建築活化再利用方面,縣府從90年起受理民眾申請傳統閩南式或洋樓式建築物依原樣修復之獎助,迄今累計核定獎助逾740棟,縣文化局並修訂私有歷史建築修復獎助辦法,獎助上限由原來的550萬元提高到900萬元,若屬具有特殊價值的建築,還不在此限,期待可以鼓勵民眾重視古蹟、歷史建築的保存,一起守護珍貴的文化資產。
催生圖美館 打造亮麗新地標
至於有關金門縣新建縣立圖書館及美術館部分,文化局指出,「金門中心圖書館及美術館新建工程委託規劃設計監造技術服務案」在今年9月由縣長楊鎮浯與贏得公開競圖首獎的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完成簽約。這座坐落於雙乳山乳南2營區,計畫斥資11億8000萬元興建,結合藝文、生態、環境教育和遊憩觀光的多功能大型建築,將以多元面貌的新地標之姿,在全島中心位置俯瞰島嶼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文化局強調,該案將採「低度開發」、「機能共構」、「空間適宜」、「不過度設計」概念規劃,同時著重於降低開發區域對各敏感區域間的影響與擾動,全案於111年9月16日完成簽約,預定115年年底完工。
在中心圖書館部分,縣府期望以推動公共圖書館「總館—分館」體系為目標,並以總館為核心做為理念,建立公共圖書館協調管理之健全組織體系,同時整合縣內公共圖書館資源,提供地區民眾更為便捷與豐富的閱讀與學習資源。另外期待中心圖書館樹立城市文化地標,並成為城市之文化核心,也是最具金門特色的閱讀及藝文場域。
美術館部分,該案從區位角色出發,將金門美術館定位為「邊境藝文轉場」,期待做為「培育金門藝文量能」、「肩負居民美感教育」、「串聯兩岸藝術創意」,更進一步成為「東西方藝術思維轉場」的場域,也期待兩岸三地的藝術能量能在此交流,交融賦予新價值、新生命後,輻散至國際舞台發光發亮。
更值得一提的,為提升縣民的閱讀率,縣府逐步落實圖書館智慧化服務,包括建置全縣自助借還書機9台,減少讀者等候時間,使用率已佔總借閱率43%;建置24小時服務的微型圖書館,隨時可享受閱讀樂趣,借閱使用率約為46%;另設置預約取書櫃,簡化預約取書作業,提供讀者更加便利的閱讀服務之外,也打造全台第一座的智能採購書櫃,讓讀者直接參與圖書館書籍採購,提升借閱率。最終縣府因推廣閱讀有成,連續三年榮獲教育部「全國閱讀力績優城市」獎的肯定。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