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府:大橋通車一定以橋梁通行安全為最大考量

金門大橋已近最後完工通車階段,縣府表示通車一定以橋梁通行安全為最大考量。(楊水詠攝)
針對金門縣議長洪允典議長與議員昨日在縣府相關主管及施工團隊,陪同前往金門大橋現地勘察工程,縣府工務處表示,國內首座高風險性及高技術性的長跨距海上橋梁-金門大橋工程,經過施工團隊持續不斷努力克服種種困難,於今年七月二十二日完成全橋合龍,目前進行最後的橋面AC鋪築、橋護欄施工、伸縮縫施工、預力套管灌漿、路燈照明及交控系統施工作業,截至九月下旬,實際工程進度97.71%,已近最後完工通車階段。
針對近日網路社群關心金門大橋前標廠商遺留小金端引橋箱型樑外側有鋼筋外露情形,工務處表示,縣府持續敦請代辦機關交通部高公局應嚴格要求防範,並公開、透明及嚴謹的就其成因、對橋梁耐久性、長期防蝕及結構安全影響與其巡檢修繕等即予處置,以消除民眾疑慮,並要求監造單位及施工廠商強化品質管理因應作為,以維橋梁安全。
另地方鄉親期待多年有關金門大橋通車期程,工務處表示,目前大橋工程刻正鑽趕AC鋪面、護欄及路燈等橋梁附屬設施,持續朝達成通車之標準來努力,並接續辦理通車履勘等相關作業,縣府亦表示會於符合通車標準條件下,努下來達到鄉親對於通車之期盼。
高公局也說明,為提前供用路人使用並發揮工程效益,可依據契約規定辦理通車範圍之部分驗收程序,於新建道路達通車標準時,經主管機關派員勘驗認可後,始得開始使用。後續金門大橋工程於達到通車要件時,即可先辦理部份驗收(含橋梁結構體、橋面設施等),如有驗收缺失部分請廠商先行進行改善,另將報主管機關辦理通車履勘程序,並以完成缺失改善工程達通車標準為目標。
依據高公局以往之經驗,國道1號五股楊梅高架路段(102年4月通車)、國道4號潭子系統交流道至潭子交流道區段(111年1月22日通車)均採相同作法,在主體工程達通車標準後,為及早日讓用路人享受便捷之交通運輸,即可開放通車。
縣府亦表示,大橋通車一定以橋梁通行安全為最大考量,亦會爭取在最快的時間內完成通車程序,持續朝十月下旬完成相關的工程及作業程序來努力,讓所有鄉親往來大小金門間更加便利。有關通車啟用的標準,中央對全國有統一規範,後續驗收程序及通車程序,縣府亦會配合在符合相關行車安全條件下,努力完成通車之目標,以達成鄉親殷切之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