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縣多層複合濾料試驗模場成果發表

金門縣多層複合濾料(MSL)試驗模場」成果發表會,環保署水保處處長顏旭明與金門縣環保局局長楊建立及到場的貴賓與參與人員合照。(莊煥寧攝)

現場並由成功大學教授張智華解說MSL試驗模場運作及成效;顏旭明處長與楊建立局長比較MSL處理前與處理後的水質。(莊煥寧攝)

金門縣多層複合濾料(MSL)試驗模場」成果發表會,環保署水保處處長顏旭明與金門縣環保局局長楊建立及到場的貴賓與參與人員合照。(莊煥寧攝)
為改善金門縣湖庫水源水質,削減營養鹽污染,提升水資源清潔效率,行政院環保署與金門縣政府、成功大學、臺灣科技大學共同合作,在金門縣小太湖旁設置「金門縣多層複合濾料(MSL)試驗模場」,引進的先進技術,每日可處理10公噸湖水,藉由模場試驗有效達到水質淨化效果,除了防止污水衝擊金門寶貴的水資源外,更保護境內歐亞水獺生存環境,讓金門觀光旅遊能永續發展。
「金門縣多層複合濾料(MSL)試驗模場」成果發表會日昨下午三時起在小太湖岸邊旁舉行,由環保署水保處處長顏旭明主持,金門縣環保局局長楊建立、水保處技正王瑞鋐、金門縣自來水廠廠長張武達、金門縣林務所所長鍾立偉、成功大學教授張智華、高雄科技大學教授柯志儒、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常務理事袁守立及參與團隊與顧問公司代表等出席參加。
官學合作 改善湖庫水源水質
顏旭明處長指出,因為外島地區特殊的環境因素,自來水水質一直都不是很理想,為改善金門縣湖庫水源水質,環保署自111年2月起與金門縣政府、成功大學、臺灣科技大學共同合作,在金門縣小太湖旁設置「金門縣多層複合濾料(MSL)試驗模場」,希望藉由MSL(多層複合濾料)從日本引進的技術把它在地化,期待未來在外島地區水質的改善上,為金門貢獻一份力量。
他也表示,在多層複合濾料(MSL)試驗模場二個月時間顯現出相當好的成果,如果在模組得到好的成果之後,未來在湖庫的使用上,可以做實場的規劃,對於困擾外島地區很久的湖庫水質,應該會有相當大的幫助。
顏旭明也特別感謝金門縣政府及工作團隊非常用心,他說,金門太湖是水獺出沒熱區,水質與水獺棲息環境的改善有相當關係,期待水環境的改善,對於野生動物的棲地有很好的保護作用,藉由這個模場成果的發展,讓我們更加重視我們的環境保育與環境教育工作。
環保局長楊建立感謝環保署重視金門的水質環境,投入經費幫忙試驗研究水質的改善,他說,金門的湖庫都是在居民區的下游,所以湖庫水質都不是很理想,這些年來不管是縣政府、環保署或是相關單位都是投入很多資源來研究如何來改善水質,感謝環保署選定在金門小太湖這裡做MSL的模場計畫,從報告中瞭解,相關的數字都有改善,模場的成功,將來對於實場的運作非常有幫助,好的水質才有好的環境與生態,希望不僅模場的成功,實場也可以很快啟動,讓金門鄉親都能喝到好的水,也可以營造一個很好的棲地環境,水獺喜歡在這裡棲息,相關的湖庫生物也可以成長茁壯。
根據環保署的說明,以「多層複合濾料(MSL)試驗模場」,透過分層互疊排列的混合濾料包(包括砂土、鐵粒、活性炭粒、稻稈等介質)及滲透濾層碎石,每日可處理10公噸湖水,並已於7月底完工,藉由模場試驗有效提升湖庫水質,達到水質淨化效果。昨日現場也示範從處理機器中取出「原水」(偏綠色)與「處理水」(透明清澈)讓大家比較。
改善湖庫水質,有助歐亞水獺棲地復育
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常務理事袁守立說,在金門縣政府及生態保育協會等單位的協助下,太湖周遭的歐亞水獺保育成果逐漸顯現,顯示山外溪污染削減,不僅對湖庫水質優養改善有效,也對歐亞水獺棲地復育有所幫助。
環保署表示,氮、磷營養物質是造成水庫優養與水質惡化的主因。近年來環保署與金門縣政府合作,陸續設置污水截流工程及污染控制措施,已經大幅減少排入山外溪的家庭污水、營區污水及畜牧廢水等點源氮、磷污染負荷。目前山外溪及太湖水庫還有6到7成的負荷來自非點源污染,未來需引進創新方法才能進一步改善太湖水質,例如太湖上游清淨水源的開發與引入,以及運用MSL工法循環淨化太湖水質。
環保署表示,未來持續推動金門縣湖庫水質改善策略,除了提升用水品質外,也將致力於水環境棲地的保護,營造優質生活環境風貌,希望能共創並提升太湖水質改善願景,建立歐亞水獺與人類生存環境間的友善關係,讓歐亞水獺也可以持續悠游於金門淨化後的優良水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