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四周年施政成果系列報導─金門大橋篇】金烈海域新地標 金門大橋為縣政寫歷史

發布日期:
記者: 翁維智/縣府報導。
點閱率:3,129
字型大小:
金門大橋為國內首座大規模跨海大橋,今年7月完成全橋合龍,縣府雖力拚在10月底通車,但安全仍是最大的考量,不會刻意選在哪一個特定日子貿然通車。(縣府提供)

金門大橋為國內首座大規模跨海大橋,今年7月完成全橋合龍,縣府雖力拚在10月底通車,但安全仍是最大的考量,不會刻意選在哪一個特定日子貿然通車。(縣府提供)

金門大橋即將完工通車,這座海內外鄉親期待苦等了近30年,完工後將成為金烈海域新地標的跨海大橋,終於要迎來歷史性的一刻,縣府除了著手規劃三大亮點的國際級點燈活動,也期待和中央攜手,就大、小金門連接後的發展計畫,進行完善和長遠的規劃,共同迎接通車後的亮麗新未來。
金門大橋全長約5.4公里,是銜接大、小金門的海上橋樑,也是國內第一座大規模跨海大橋,這座包含大、小金端引橋和主橋、邊橋共11座墩柱基樁,總經費近75億元的大橋,開工後一波三折,承包商前後歷經3標,最後在歷經12年、5任縣長及高公局、世曦工程顧問、東丕營造公司努力下,終於在今年7月完成全橋合龍,並全力朝10月底通車的目標邁進。
縣府規劃舉辦國際級的點燈活動,包括「台灣史上最寬面積燈光秀」、「亞洲最長煙火施放面」、「世界最大面寬煙火劇場」等3大亮點,希望透過網路平台讓金門走向世界,也讓世界看到金門。
而縣府先前曾就大橋維護費、收費系統、全縣行車控制中心及烈嶼端轉運停車場建置作業,提出多面向的周邊規劃,期待在中央的支持下,帶動金門的整體發展。
通車後在交通方面的各項規劃
其中在通車後烈嶼交通的規劃方面,將以促進烈嶼低碳島發展,減少交通衝擊,同時扶植在地產業發展為目標。
包括:1.轉運建置:烈嶼鄉金門大橋區興建轉運場站,促使轉乘低碳運具。預計今年完成設計及進行工程招標,112年第3季完工。2.停車建置:知名景點進行停車空間改善工程,因應大橋通車後衍生之停車需求。3.低碳管制:非低碳之大型車輛,以申請方式進入烈嶼鄉,並同步獎勵多元遊程,達低碳、分流效果。
另有關通車後的公車路網規劃,目標以陸運系統為主,盤整7大營運路線,滿足學生通勤、民眾就醫、沙美/烈嶼地區民眾等搭車需求。
至於針對金門大橋的通行與收費,通車第1年免費,為減少對小金門(烈嶼鄉)交通衝擊,大型車總量管制,進入小金門必須採申請制;通車第2年起,由大金門往小金門採單向計次收費。
縣府將訂定「金門縣金門大橋通行費徵收辦法」,依車種別分別訂定收費標準,鼓勵低碳車輛,並訂定平假日差別費率,引導分流,減少交通衝擊。另訂定「金門縣烈嶼鄉推動低碳車輛實施辦法」,結合低碳運具與環境,提供烈嶼端低碳轉乘服務,打造特色低碳遊程,落實低碳島政策。
此外,縣府後續將獎勵推動多元遊程,包裝藍色公路與金門大橋,保障既有烈嶼鄉之觀光產業模式,並伺機推出以烈嶼為主軸,串聯大、小金的「遊程推廣計畫」補助案,目標是打造在地品牌差異化、獨特性的金門觀光,進一步扎實深度旅遊的在地實力和魅力。
金門大橋是金門人的希望工程,楊鎮浯縣長上任後更是緊盯進度,不斷登橋為施工團隊加油打氣,目的是要讓世界看到這座迤邐海上,串聯大、小金門的跨海大橋能如期如質的在10月底完工通車,但楊鎮浯也說,這只是個目標,安全仍是最大的考量,他會督促團隊做好相關檢測,並全力爭取在最短時間內,讓大家都能感受大橋通車後帶來的便利。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