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說明醫療政策 並感謝各界及鄉親配合防疫

縣長說明醫療政策 並感謝各界及鄉親配合防疫
針對民眾關心的「醫療優化」議題,縣長楊鎮浯昨日透過直播方式進行說明,楊鎮浯表示,「醫療」不僅是鄉親關心,縣府同仁也積極推動,改進之處全力以赴,但也要給予地區醫護掌聲;強調醫療在地化不是朝夕可成,呼籲持續努力精進的同時也給金門醫療肯定。
自疫情發生以來,歷經了清零、防堵、分流等3個階段。楊鎮浯說,疫情發生之際,大家對於新冠病毒不了解,也不知有何對抗武器,所有決策目的在確保鄉親的生命安全及健康,包含關閉小三通都是如此;縣府在小三通斷航前,率先推動「旅客不落地」政策,後續也在機場設置快篩站,144天內共計篩檢1萬5千餘人次。隨著國內疫情擴散,縣府在疫苗不足的情況下,竭盡全力向中央爭取足夠配額,設立大型接種站,64場接種更感謝鄉鎮公所與民政志工動員。
當國內確診人數攀升,縣府隨之採取「防堵」階段,將疫情控制在穩定範圍內,更在國內政策傾向在家居隔之際,縣府衡量醫療可堅持的情形下,仍讓確診者在醫療院所內獲得良好照顧,並爭取提高疫苗覆蓋率。
而疫情以輕症、無症狀為主,防疫政策走向共存之後,楊鎮浯說,縣府隨著調整防疫作為以「分流」為主,醫療量能上確保金門醫院有足夠隔離病床與收治急重症能量,每天動態調控;同時成立關懷慰問中心,提供民眾必要諮詢,民政單位協助發送防疫關懷包,以安定鄉親不安的心。
楊鎮浯感謝防疫過程中醫護警消、民政防疫人員努力,全體鄉親包容配合,讓防疫受到全國獎項肯定。此外,這4年在醫療的努力也成果豐碩。
楊鎮浯表示,醫療在地化勢必要努力,但非立竿見影,鑒於離島量能有限,縣府在109年開辦「電子化轉診平台」,讓服務人次提高2152%,同時增加赴台就醫補助,降低民眾負擔。在金門成立化療調劑治療室,並推動癌症術後在地治療,目前已有肺癌、食道癌、頭頸癌、胃癌可就地治療,未來也將持續推動。同時擴大13價肺炎疫苗免費接種等。
楊鎮浯說,面對高齡化社會,長輩往往因慢性病看診需要同時多科別掛號,等待時間冗長,有人提出老人優先看診是不切實際,為此才有「老人整合門診」的推出,讓長輩們一站式看診,不用再為了看病滿醫院跑。
防疫過程中暴露僅有一家醫療院所,對公衛與健康照護的風險,楊鎮浯表示,「西半島醫療專區」計畫從108年啟動,109至110年都在協商選址,過程中都有紀錄可循,目前草案已送國發會同時進行上網招標。此外,在月底安岐多元照顧中心啟用後,「一國中學區一日照中心」目標正式達成,讓高齡城市成為友善城市。
未來,縣府還會持續推動癌症術後醫療中心、整合醫療長照,讓長輩在地安養;另爭取金門醫院以及鄉鎮衛生所的擴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