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縣長直播強調文化傳承 展現金門多元樣貌

發布日期:
記者: 許峻魁/綜合報導。
點閱率:897

縣府在文化領域的努力,以及對文化的想像,期待將金門文化呈現何種風貌,縣長楊鎮浯昨日透過直播向民眾報告。他強調,文化是重要載體,以其為經緯,藉著文化就能讓世界看見金門。
楊鎮浯表示,金門人為自身深厚文化底蘊而自豪,他認為文化不只是過去的積累,更是現在生活島嶼呈現的樣貌。文化涵蓋了過去、現在及未來,必須想辦法讓島嶼的每一分子都來參與,將其串聯、傳承並且發揚。
在文化保存修復方面,楊鎮浯說,文化局累計核定740棟,目前已完成683棟閩南、洋樓建築;而歷史古蹟建築的修復完成33棟,其中14棟已經完成活化再利用。如大地吳心泉宅,成為駐縣藝術家創作場域;黃宣顯古厝,成為中醫文化館,還獲得文化部的文化資產管理優良獎肯定;模範街的修復工程,則讓莒光商圈的新舊結合,呈現不同的新樣貌。
閱讀是提升文化實力的展現,從108年到現在,金門在閱讀率、擁書率、借閱率在全國都獲得很好成績,也獲得很多獎項肯定。其中整體閱讀力表現還獲得績優城市第三名佳績,這都要感謝各鄉鎮公所的密切配合。此外,文化局的出版品獲獎率更是全國第一,還曾榮獲國史館地方志書佳作。
為了推動文學、閱讀的扎根而進行數位閱讀智慧化,楊鎮浯說,縣府完成了全縣40餘萬冊圖書的晶片建置,添購自助借還書機,實現24小時自助借閱暢讀,滿足民眾讀書需求,藉由閱讀場域改善,讓閱讀變得是件簡單便利的事。
城市美學部分,縣府完成推動博物館轉型,楊鎮浯說,許多人對於文化園區感到困惑,因此這幾年縣府完備文化園區的典章制度,推動園區定位的轉型與確立,使其可以「以金門為本,結合島嶼,融合在地文化,呈現金門歷史面貌與軌跡」。而在其重要資產方面,克服困難修復了蔡復一畫像,辦理文化傳承創新的各項活動。
而在文史領域上,包含圖美館、雙乳山坑道修復再利用、洋樓修復、金沙戲院新舊共生、金門民宿祭典紀錄、口述歷史、傳統知識普查等都在持續進行中。文化局同時也著手成立「文化保存修復推動委員會」,針對涉及到縣府所屬機關的地區文史、軍事史蹟等地保存原則,訂定「分級分區」的概念。
金門豐富的文化資產,楊鎮浯說,這幾年縣府從「古蹟修復保存」、「人才培育」、「活化再利用」三面向著手,與高職成立匠師培育班,與金門大學合作,培育本土修復人才,因為唯有透過修復、培育、活化等步驟,才能讓縣府努力的修復成果呈現給民眾,並促使大家願意走入古蹟、認識金門文化。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