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國小校外教學 認識海洋資源探索自然景觀

金門區漁會與正義國小昨(16)日共同辦理「環境教育暨漁村青少年技藝傳承活動」,透過活動讓學生走出戶外,進而認識地區的海洋資源與自然景觀。(正義國小提供)

金門區漁會與正義國小昨(16)日共同辦理「環境教育暨漁村青少年技藝傳承活動」,透過活動讓學生走出戶外,進而認識地區的海洋資源與自然景觀。(正義國小提供)
金門區漁會與正義國小昨(16)日共同辦理「環境教育暨漁村青少年技藝傳承活動」,縣府漁牧科長李佳發、正義國小校長許瑞芬、金門區漁會理事長陳水義等,亦一同到場參與;同時透過活動讓學生走出戶外,以生活化的學習進行體驗與互動,進而認識地區的海洋資源與自然景觀。
正義國小指出,此次活動共分為四個部分,首先抵達環保公園及低碳教育館,瞭解金門瓷土開採歷史及風獅爺隱含的意義,同時以互動體驗方式認識碳足跡、能源種類、魚菜共生系統及金門推動低碳島的成果。之後參訪水產試驗所,了解金門沿海地區的漁業資源及環境保護。午餐時段,全校師生於莒光湖畔的共融公園野餐,享用美味的鯖魚及鯛魚片大餐。下午則前往拜訪位於漁村內的陶瓷廠,讓學生發揮創意,在陶瓷杯上彩繪裝飾各種不同魚類,做出獨一無二的杯子。
金門區漁會理事長陳水義表示,該項活動經費來源為漁會「漁村青少年技藝傳承推廣教育計畫」,結合學校環境教育課程與金門區漁會共同辦理食魚教育及漁村巧藝活動;很開心看到學生們能認識各種魚類,同時也開心的享用魚飯包及海鮮麵線湯,同時推廣陶瓷廠DIY,將創意融入生活。
正義國小校長許瑞芬說明,學校每學期都會辦理校外教學,此次校外教學以「魚」為主題,結合漁會資源的挹注,讓學生們了解魚的營養價值,也認識地區的食魚文化,進而更加喜愛各式的魚類及海鮮料理。
正義國小進一步表示,學校所在的成功村原本為漁村,村莊裡過往也有漁船,許多村民也曾經從事相關產業。隨著時間流逝,許多孩子即使吃著各式海鮮,但對於魚的名稱、外型的認識並不多,藉由此次活動把教室延伸至校園外,除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成效,也體會海洋生態保育的重要性,亦透過陶藝手作培養正確的休閒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