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陶之初心在尚義機場展出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綜合報導。
點閱率:1,952
字型大小:
「柴窯工班」在尚義機場文化藝廊以「陶之初心」呈現陶作。(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柴窯工班」在尚義機場文化藝廊以「陶之初心」呈現陶作。(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陶之初心」即日起至11月30日止在金門尚義機場文化藝廊展出。6位創作者包括「柴窯工班」的成員:王春長、徐婉瑜、吳姿瑩、李振盛、高詠章、黃玉霞。
 高詠章出身烏坵島,家族守護烏坵燈塔百餘年;他掛記著家鄉的出路——「貧瘠的島枯竭的海,當龍蝦黃魚不在,島嶼的人們該何以為濟?化土為陶或許可能!」因此,高詠章採金門紅土和烏坵砂岩,又與長年研究北海岸砂岩的金山柴窯窯主王春長,實驗特製的泥土配方,並以窯火熔融,帶出「火之烙痕」創作中,臺灣、金門緊密連結的意義。 另外,金門給予李振盛的海島表徵,是大海中屹立不搖、指引方向的燈塔。他以「塔之情懷」為題,將烏坵島、東椗島、北椗島的形體解構,重組為茶道具,傳達默默付出、光明璀璨的意義。
 任教於華梵大學的吳姿瑩,以多年蒐集、製作的骨骼標本為藍本,在家鄉花東縱谷原土的「摶泥化陶」中,分享生命消逝、血肉消融,自然之美卻仍無處不在的感動;感嘆蓋亞的力量,也看到生命的謙卑。
 不同於生命的原始野性,徐婉瑜的「花燦蝶媚」則以造型和質感傳達柔美細膩的氣質與思想,她說:「線條是自由的呼息;觸感是記憶的重現。視覺所見的有「形」之器,表達的是超於「形」所宥限的感官世界。期望從「看」與「見」的肉體機能運動走向靈魂與內心世界的表現,探索美感與意識世界的一切。」
 「深山裡的農夫」黃玉霞長年與泥土為伍,卻因認識窯火質變成陶的過程而醉心不已,既能獨樂樂,也能眾樂樂。
 2020年歲末,華梵大學在苗栗縣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土埆拱窯技術」保存者林瑞華的帶領下,建造一座全國海拔最高、全國校園唯一的高溫(1400℃)環保柴燒窯。參與蓋窯的學員們在上述任務結束後,組成「柴窯工班」,陸續完成臺東「池上窯」與新北「金山2號窯」的蓋築。此次,「柴窯工班」的成員特別以「陶之初心」為主題,呈現他們風格多元豐富的陶作。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