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求職」詐騙手法頻傳 縣警局籲多方查證
有關「假求職」詐騙手法,縣警局指出,正當工作對職務能力的要求與報酬應有合理相關性,如果標榜工作輕鬆、學經歷不拘,卻給予超乎想像的極高薪資,顯然不合常理;如果提及海外工作、包吃包住、日領高薪,更應多方查證是否為合法公司、是否確有相關職缺,以及工作性質是否符合自身條件。如有疑問,可撥打24小時的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或110報案專線,以免羊入虎口,有去無回。
縣警局刑警大隊以刑事警察局提供的案例說明,今年7月,臺南市一名待業中的50歲楊姓男子,在Meta(Facebook)看到求職訊息的貼文,提到「灰色地帶」好工作,工作5天可領新臺幣15至20萬,楊男認為報酬優渥,即與貼文內所留的LINE ID與對方取得聯繫。對方表示,為了避稅需要請楊男提供帳戶給公司轉入國外的收入,並跟楊男約在桃園碰面,食宿交通費用由公司全包。
楊男依對方指示將自己原有的帳戶申辦網路銀行,再自行前往桃園,接應的2名男子以計程車將楊男帶往汽車旅館,當下即收走楊男的存摺、印章,並以手機拍下楊男的身分證、健保卡;又將楊男帶往另一間旅館,不僅收走楊男的手機,也告知楊男接下來幾日只能待在此處,恐嚇他不准擅離。楊男在旅館內足足被監控長達6天,期間也曾被要求去柬埔寨工作,幸而楊男對柬埔寨相關新聞報導已有耳聞,堅持不肯,更成功利用看管人上廁所的時機趁隙逃離。雖然幸運返家,但楊男卻也接到銀行通知他的帳戶跳票,金額已高達新臺幣66萬元。
警方指出,有關「假求職」詐騙手法,過往常見以「代收貨款」、「協助公司節稅」、「採購代工材料」、「申辦就業補助」等理由,要求被害民眾提供帳戶、存摺、提款卡及密碼等,但實際上卻是將被害民眾的帳戶當作人頭帳戶使用,不僅領不到預期中的薪資,反而使自己陷入詐騙案件當中。近期假求職詐騙更轉型成為限制被害人人身自由,甚至以話術誘騙被害人前往他國從事詐騙案件的情形,引起社會大眾廣泛專注及討論。民眾如有疑問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或110報案專線詢問,以免上當被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