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簽署「保障服務」攏是假 警籲慎防詐騙套路

發布日期:
記者: 莊煥寧/綜合報導。
點閱率:886

 社會通訊越來越發達,民眾使用網路拍賣頻率增加,網路拍賣衍生相關詐騙案例也層出不窮,縣警局指出,刑事警察局近期發現詐騙集團針對網路拍賣賣家以未簽署「保障服務」及「三大服務保障協議」為由,強調如不配合匯款,將造成部分買家無法正常交易,甚至帳號將被停權,賣家為了能夠正常在網路拍賣App交易便深信詐騙集團話術,依照指示進行匯款,造成民眾財產損失。
  縣警局刑警大隊指出,依據刑事警察局提供的案例,中部一名20多歲陳姓女子為網路賣家,長期使用網路拍賣App上架販賣商品,於今年11月中旬在網路拍賣App上看到數則私人訊息,稱該網路拍賣平臺要升級金融服務保障,沒有簽署「保障服務」將會停權陳姓女子帳號,訊息內提供假客服LINE ID,陳姓女子加入後自稱該網路拍賣平臺假客服便要求陳姓女子提供銀行帳號,宣稱要認證帳號用,被害人依指示操作ATM匯款,陳姓女子匯款4筆後查證驚覺遭詐騙,遂撥打110報案,共損失新臺幣13萬5,000元。
  無獨有偶,南部一名20多歲張姓女子也是網路賣家,在今年11月中旬於網路拍賣App接獲假冒買家訊息,佯稱張姓女子帳號即將被停權,提供QR Code請張姓女子與假客服聯繫,張姓女子加入假客服LINE後,假客服表示因張姓女子拍賣帳戶未簽署「三大服務保障協議」導致賣場收付款通道被安全系統自動關閉,將造成部分買家無法進行正常購買,須由銀行端完成簽署升級後才能解決,隨後又接獲自稱銀行客服人員電話,假銀行客服表示為查證金流是否能正常服務,要求張姓女子依指示操作網路銀行轉帳,張姓女子共轉帳3次後遂發現遭詐騙,損失13萬餘元。
  警方發現解除分期付款詐騙案類有變種手法,詐騙對象由網路購物買家轉移至網路拍賣賣家,利用無法下標商品理由並稱賣家需要簽署「保障服務」或「三大服務保障協議」展開詐騙套路,甚至在訊息內還強調「請您注意接聽銀行機構電話,配合完成簽署,如不簽署,導致個人訊息被盜刷、冒用,概不負責!」等威脅性字眼,讓網路賣家心生畏懼。警方也提醒民眾,如接獲類似訊息,應主動向官方客服求證,而非依照指示匯款,或是將可疑的連結傳到165防騙宣導的LINE官方帳號,就能協助查詢是否為不安全網站,如有任何疑問可撥打110或165詢問。。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