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陳國棟講解金廈航道與雙椗燈塔的初建

發布日期:
記者: 翁維智/綜合報導。
點閱率:1,489
字型大小:
國立金門大學通識領袖講堂邀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陳國棟(左)開講。(金大提供)

國立金門大學通識領袖講堂邀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陳國棟(左)開講。(金大提供)

 國立金門大學通識領袖講堂日前邀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陳國棟研究員開講,主題聚焦「金廈航道與東椗燈塔、北椗燈塔的初建」。
 陳國棟教授於演講時提到,「椗」和「碇」的區分,可以依照船隻停泊時,丟進海底固定的船錨材質來區分。
 東椗、北椗在駐軍後,改為「東碇」、「北碇」,但島上的燈塔仍沿用舊名為「椗」字。陳教授提及,東椗燈塔是由總工程師韓德善設計、畢士壁督造的第一座燈塔,該燈塔是行進廈門的重要指標,外塗黑漆,是全國最早以磚砌的黑色燈塔;北椗燈塔塔身為白色,與烏坵、澎湖西嶼之燈塔幾乎同時完工。
 這次演講總計有200多名學生聽講。透過陳國棟的演講,學生對雙椗燈塔的歷史和重要性有更多的認識。
 金大校長陳建民表示,東椗與北椗燈塔有「雙椗燈塔」、「會發光的島嶼」之稱,雙塔在2020年列為金門縣定古蹟。1871年完工的東椗島燈塔,位於金門縣東椗島山頂,在廈門海域興建的第一座西式燈塔。北椗島的地理位置可扼守福建廈門灣、金門料羅灣及圍頭灣間之外洋水道,1882年在北椗島興建燈塔。今年金門縣文化局準備將雙塔提出國定古蹟的申請,可見其文資的價值。
 金大副校長陳奇中表示,陳國棟教授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並取得歷史哲學博士學位,曾擔任過臺灣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荷蘭萊頓大學亞洲研究院「歐洲漢學講座」,在經濟史、海洋史、明清史及臺灣史皆有深入的研究。
 陳奇中說,透過此次演講,同學們不僅認識雙椗燈塔的功用,它不僅是指引北來船隻駛入廈門港,同時是銜接華南沿海與臺灣海峽之連鎖燈鏈,共同見證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葉福建沿海及臺灣海峽的航道管理歷史。
 金大表示,該校通識領袖講堂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巨擘等到校進行演講,期盼能引領大家向典範學習、看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