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碑碣文物普查工作坊 呈現島嶼文化能量

發布日期:
記者: 翁維智/綜合報導。
點閱率:1,377
字型大小:
文化局昨日辦理「金門縣50年以上碑碣文物普查工作坊」,吸引逾50名在地文史工作者到場參與。(翁維智攝)

文化局昨日辦理「金門縣50年以上碑碣文物普查工作坊」,吸引逾50名在地文史工作者到場參與。(翁維智攝)

林秋婷博士以地質研究的角度,分析碑碣常見的石材,並指導學員辨識石材。(翁維智攝)

林秋婷博士以地質研究的角度,分析碑碣常見的石材,並指導學員辨識石材。(翁維智攝)

金門傳統聚落或田野間常可見碑碣矗立,類型及數量眾多,默默見證金門各時期歷史變遷,對於島鄉歷史詮釋具有重要意義。縣文化局為推動碑碣文物普查概念並培養文化資產人才,昨(17)日辦理「金門縣50年以上碑碣文物普查工作坊」,吸引逾50名在地文史工作者到場參與。
文化局局長許績鑫在活動開場致詞表示,金門的開發非常早,溯及至唐宋元明清,乃至於民國,金門都有先賢努力的成果及光彩,所以留下非常多的資產,目前具有文資身分有250處,在這個小島上更可以隨處看到帝王將相的存在,包括傳說中的帝昺,當然更多的神祗大帝、王爺祭祀,而魯王、探花宰相、會元傳臚及進士、總兵等成就,亦俯拾可見。
許績鑫也提及,在這個小島上還可以看到南洋僑匯的洋樓風貌及閩南建築群等等,而島上林立的碑碣,更是訴說及紀錄著歷史過往,也承載金門歷代的努力及時空,值得大家一同來關心;也期待藉著島上碑碣普查工作的進一步落實,更豐富多元的展現金門的文化,並呈現和創造島嶼更多元的能量。
文化局說明,金門歷史淵遠流長,島上現存之碑碣、勒石在年代及數量上,均為全國之最。金門縣文化局於今年度起,委託浯江歷史田野工作室執行「111-112年金門縣50年以上碑碣普查建檔計畫」,針對製成年代逾50年、或具有文化意義之各類型碑碣進行全面普查,藉由現況調查及文獻爬梳等程序,將每處碑碣登錄建檔,掌握碑碣狀況及價值,完整呈現其歷史意義。
碑碣文物普查工作坊邀請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教授李建緯、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助理研究員黃茂榮、台南市政府文化局文化資產科學檢測研究中心博士林秋婷及金門文史學者陳炳容,針對碑碣類文物概述、普查倫理、文物材質等題目,進行一整天的工作坊課程。課程內容豐富,講師與學員互動熱烈,教學相長,收穫頗豐。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