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縣府召集相關單位研商前埔教練場動植物疫病露天燃燒問題

發布日期:
記者: 翁維智/縣府報導。
點閱率:1,346
針對前埔教練場動植物疫病露天燃燒引發空污爭議,縣府秘書長謝世傑昨邀集金門國家公園、環保局、建設處、動植物防疫所、林務所、畜試所及金湖鎮公所等相關單位研商。(翁維智攝)

針對前埔教練場動植物疫病露天燃燒引發空污爭議,縣府秘書長謝世傑昨邀集金門國家公園、環保局、建設處、動植物防疫所、林務所、畜試所及金湖鎮公所等相關單位研商。(翁維智攝)

針對前埔教練場動植物疫病露天燃燒引發空污爭議,縣府秘書長謝世傑昨邀集金門國家公園、環保局、建設處、動植物防疫所、林務所、畜試所及金湖鎮公所等相關單位研商,希望後續能藉由和民眾進一步的溝通和說明,化解讓民眾觀感不佳的爭議。
環保局說明,去年3月有民眾陳情防疫所動物屍體造成惡臭,防疫所在焚化處理過程,也因超出處理量,開始申請在前埔進行露天焚化,但焚化設備產生黑煙及惡臭問題仍未獲妥善解決。
環保局也指出,從111年3月16日迄今,民眾陳情防疫所異味6次,露天焚化地點12次,該局到場處理及改善情形追蹤亦出勤40次,陳情訴求主要包括要求遷移至他處作業,及抗議焚化後灰燼堆置於現場,並有動物骨頭遺留等問題。
針對動物露天防疫處理,縣防疫所長樊德正表示,因防疫而實施之燒燬、掩埋、消毒及其他必要處置措施行為,該所目前已經向農委會申請補助,建置新的焚化設備,希望能讓地區畜牧產業維持安全生產環境。
環保局也說明,鑑於養牛等畜牧業為金門最主要一級產業,防疫所依據「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為防治動物傳染病之發生、傳染及蔓延,動物所有人在動物因罹患或疑患動物傳染病或病因不明而死亡時,應立即向防疫所報告,並將動物屍體送到防疫所由獸醫師進行相關的判定後焚化,降低疫病風險與減少任意掩埋或拋棄產生污染的問題,並大幅減輕民眾處理的負擔,所以目前全縣動物屍體均需送到防疫所焚化。
但考量防疫所動物屍體數量、體積超過處理與暫存量能,且該所為防疫主管機關,該所可依空氣污染防制法第90條第1項第2款「為緊急防止傳染病擴散而燃燒受感染之動植物」而為處理,環保局於111年3月22日起,逐批同意防疫所可於金湖前埔教練場,以燃燒櫃方式採露天焚化處理。期間防疫所共提出20次露天焚化處理申請,環保局同意申請18次,退回申請2次。
防疫所進一步說明,當動物屍體體積過大無法進入防疫所焚化爐,且有疫病傳播風險時,該所就會申請進行緊急露天燃燒等防疫措施,目前委託廠商採用自國外進口的燃燒櫃處理,大幅減少空汙的問題,也加速屍體焚化的過程阻絕疫病傳播,如預報空氣品質不良(AQI>100)時,則暫緩作業,減少對空氣品質的影響。
針對近期部分民眾對防疫所處置流程產生疑慮,防疫所也說,因防疫而實施之燒燬、掩埋、消毒及其他必要處置措施行為,而部分動物疾病具有人畜共通傳染的特性,基於公共衛生安全,防疫人員都會穿戴防護設備並實施封鎖管制,防疫所依據「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籲請非防疫人員切勿進入處置封鎖區域以避免接觸。
此外,昨日會中也針對防疫所設備與異味改善進度(短期冷凍貨櫃進度與中長期大型冷凍櫃設置評估、M01計畫修繕重啟或設備更新、未來收受動物屍體超出所內儲存與處理能量之備案);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與林務所病木處理的替代方式;灰燼及殘渣處理進度等事項進行討論。
對此,秘書長謝世傑表示,有關動物屍體的處理,燃燒、掩埋終非正規的作法,未來仍應朝化製處理的方向去努力,但配合眼前實際需要,現階段能處理的盡量去處理,特別是燃燒地點和時間,要避開民眾抗議的地點,燃燒櫃也不宜放在上風處,這些技術面除了防疫所要自行拿捏,也要做好詳盡評估,至於如何敦親睦鄰,避免爭議,相關單位還是要多下一點功夫。

新聞小辭典「化製處理」:
將動物屍體或廢棄屠體、內臟、皮、骨或蹄等經由加工處理,分解成油脂及蛋白質等可再利用之資源,在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細則定義以動物屍體、廢棄屠體及其內臟、皮、血液、骨與蹄等為原料,經加工化製為肥料、飼料、皮革、膠及工業用油脂等之場所為化製場。(台灣畜產種原知識庫)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