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抽驗蔬菜不合格 教育處:絕不會讓不合格食材流入校園

對於學童營養午餐的食材,教育處會不定期會同建設處、衛生局人員進行抽驗。(縣府提供)
有關近日社群媒體披露之109-111年抽驗蔬菜不合格結果一事,教育處昨日強調,該檢驗為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依據相關規定進行例行性抽驗,廠商如有不合規定情事,教育處將依合約規定辦理。
教育處表示,為保障學童食用安全,及配合政策推動學校午餐採用國產可溯源(三章一Q)食材,截至去(111)年1至11月校園食材標章使用率為90.13%(單月最高達98.43%)。同時每日均於「教育部校園食材登錄平臺」登載學校午餐食材資訊,包括供應內容、食材原料、標章資訊及供應商等,以達資訊公開透明。
此外,教育處也會不定期,會同建設處、衛生局等單位到校進行午餐聯合稽查,針對熟食以及「食材農藥殘留進行抽驗,只要是抽驗不合格者,將會立即轉知各校停止使用該來源的食材。
另外,依據「金門縣政府各級學校營養早、午餐食材驗收不合格處理原則」規定,若經檢驗出農藥殘留超出安全容許量標準或經公告含有害物質,一經查獲立即停止使用。同一廠商一年累計達三次即終止合約。廠商並應依合約賠償學校所有損失,以確保學童吃到來源明確之國產農產品,保障學童飲食健康。
教育處強調,對於學童午餐及食材控管,縣府一向秉持嚴格把關的態度,亦做到資訊公開透明,絕不會讓不合格食材影響學童健康。教育處同時呼籲,此類訊息的披露,因涉及校園食安及相關規範,相關單位及個人應經求證並完整揭露,以免造成地區家長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