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耳鴞機場外卡網 腳爪受傷經治療恢復良好

為短耳鴞診療情形。(金門野保協會提供)
日前一隻保育類野生猛禽鳥類「短耳鴞」被人發現身陷卡網危機,經緊急通報縣府單位將短耳鴞順利救下,並即刻送往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救傷站治療,慶幸的是這隻模樣可愛的短耳鴞經獸醫師檢查之後,僅有腿部紅腫、瘀血情形,目前收置在協會照料觀察中,將視其狀況無虞後再進行野放。
這隻「短耳鴞」是在二月二日這天被發現懸掛在機場外圍布建的防鳥網中,機場人員在巡視時發現後立刻緊急通報縣府送往野保協會救傷站救治。由於該隻短耳鴞掛網時間不明,擔心會有羽毛折損或是身體遭到切割傷等損害,經過診療後並沒有發現翅膀或羽毛上有傷勢,只有跗蹠(鳥類腿部以下至趾的部分)有些外傷。
金門野生動物救傷站獸醫師陳亭說明,這隻短耳鴞主要受傷處是來自被防鳥網勾住的右腳,經檢查後發現有紅腫、發炎、瘀青的狀況。經過細心的傷勢處理後,目前正在慢慢恢復當中,瘀血狀況也消除了,但仍有發炎紅腫的現象。
由於這隻短耳鴞是右腳受傷,對於猛禽類而言,「腳爪」是牠們很重要的武器,需要依靠其來獵食,而且撕咬獵物也都需要靠腳爪輔助,若受傷將會影響進食,甚至無法獵食。此外猛禽屬於體型較重的大型鳥類,將可能導致正常的腳因壓力過大引發「禽掌炎」,嚴重的話可能會化膿或侵蝕骨頭造成感染,進而拖長治療期,甚至可能需要安樂死。
陳亭認為,這隻短耳鴞可能需要再觀察一周左右的時間,首先是室內籠舍觀察二至三天,若恢復良好則可移往室外觀察二至三天,過程還要視動物狀態隨時調整觀察期,若研判鳥類飛行不順,或是腳不敢抓握支架,就可能要了解是否因為疼痛而影響到。
此外,野保協會救傷站表示,短耳鴞救傷進站的時間已靠近候鳥春過境的季節,不過好在短耳鴞只有腳部有些外傷,復健療養狀況還算良好,希望能盡快趕上遷徙的腳步。
發現受傷猛禽記得通報
記者許峻魁/綜合報導
日前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救治一隻可愛的「短耳鴞」,目前恢復良好,將會視康復狀況考慮後續野放事宜。金門地區偶有猛禽鳥類救傷通報,對此協會提醒,若有發現猛禽鳥類絕對不要自行飼養,將會有刑責問題;同時發現受傷禽鳥記得立即通報專責單位進行救治。
目前台灣所有野生鷹形目、隼形目與鴞形目的日行性與夜行性猛禽均為保育類野生動物,依法不得獵捕、買賣、持有、飼養、繁殖。所以,任何持有或飼養野生猛禽的行為,包括所有常見的本土留鳥猛禽與任何一種貓頭鷹,均屬違法情形,發現者將可以處以罰鍰,或是會遭判以刑責。
民眾若是發現受傷猛禽該如何處理?對此,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獸醫師提醒,這類鳥類絕對禁止自行飼養,除了難以養育外,還會有刑責的問題。另外發現這類受傷猛禽倒地,建議戴手套抓捕,以避免被其鋒利的爪子戳傷,並將其放入紙箱靜待即可,同時別忘了立即連絡野保協會,或是撥打一九九九以及縣府農林科前來協助。
若是掛網受傷的話,由於防鳥網通常屬於他人架設之財產,如果自行解開可能會有毀損賠償的後續問題,一般都會建議應通報具有公權力的縣府農林科派員前往,較不會有法律相關問題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