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交所前進金大辦大專院校金融教育講座

大專院校金融教育實體講座,邀請證券期貨局張振山演講。(許峻魁攝)
時下的投資理財工具百百種,要如何活用這些工具為我們創造與累積財富,相關的金融投資知識不可少,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前進校園,昨日在金門大學舉辦「大專院校金融教育實體講座」,邀請專家學者來為學子們說明金融產業的相關資訊,讓大家對投資理財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這場由台灣證券交易所主辦,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負責執行的大專院校金融教育實體講座,於昨日上午十時在金門大學圖書館楊肅斌演講廳舉行,針對金大學生進行金融教育知識的演講,協助認識投資的風險,以及了解投資市場的趨勢。
台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簡立忠表示,證券交易所除了辦理上市公司的上櫃上市業務外,每天交易量繁重,對於金融市場監理也付出相當心力。證交所是投資人重要的平台工具,因此該所也非常重視投資人的教育宣導,重視投資人的金融教育的建立,這當中尤以「校園宣導」更是重中之重。
隨著教育普及與資訊取得更方便,簡立忠說明,近三年來國內的金融理財投資人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發生,目前開戶人數有一千兩百萬人,近三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四十歲以下的投資人就佔了四百餘萬人,而且比例仍在持續提高當中。由於年輕人投入理財的情形攀升,透過校園教育進行宣導反而更有效率,能讓學生快速的建立起相關的金融專業知識 年輕人畢業出社會工作後,如何管理財富是重點,簡立忠指出,許多重要觀念若是能在大學求學階段就建立起來,更能讓學子們一身受用無窮。他舉現在網路常見的理財訊息,往往報喜不報憂,資訊十分片面,無從得知其中潛藏風險,唯有透過專業概念與知識的建立,才能讓大家在理財過程中有思考辨識的能力。
副校長陳奇中表示,錢雖不是萬能,但是人生當中沒有錢卻是不行的,有穩定的財富能讓人更有底氣,舉凡食衣住行育樂,乃至於學習、旅遊、創業等作為,都是需要「金錢」的協助。「人不理財、財不理我」,陳奇中說,現在社會低薪,薪資常常趕不上通貨膨脹,若不及早認知、凝聚財資理財的知識與方式,創造被動收入是危險的。加上國人平均餘命一直在提高,六十五歲退休後的人生還很長,若沒有適當的財富,未來的生活將可能陷入所謂「下流老人」的困境。
提早了解理財是相當重要的,陳奇中強調,「理財」是一種累積的過程,需要時間慢慢堆積而來的,他勉勵金大學生要提升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創造日後的美好人生。
昨日的講座,邀請台灣證券交易所主講「臺灣資本市場與ESG永續發展」,為學生說明時下最受到廣泛討論的ESG重要理念為何,以及為何近年ESG觀念逐漸受到金融業界的重視。另外還邀請證券期貨局局長張振山主講「認識投資風險掌握市場新趨勢」,由張振山親自說明目前資本市場的現況,並提醒年輕朋友在跨入投資領域前有哪些注意事項,此外宣導目前常見的金融投資詐騙的手法,以及該如何防範的手段有哪些。張振山最後給予金大學生的建議,鼓勵要能學習金融知識,汲取金融時事動態;理財過程一定要眼觀四面、耳聽八方;了解自己性格,切記投資要有紀律、耐性。
此外,金融詐騙事件頻傳,張振山同時呼籲,常見以有透過電話、簡訊、手機通訊軟體或社群媒體 廣告等管道邀請民眾加入投資討論群組等行為,千萬別上當。碰上疑似詐騙行為的情況,可以利用「金管會防詐騙專區」、「證券期貨局防範非法及詐騙專區」、「臺灣證券交易所防範投資詐騙宣導專區」、「證券期貨反詐騙諮詢專線(02)2737-3434」、「內政部警政署165全民防詐騙網」等防詐騙查證管道進行求證。